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东西扶贫协作

      【概述】 2012年,福建和宁夏两省区认真贯彻落实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使两省区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全面落实。福建省级财政援助宁夏资金达3000万元,对口市县(区)和社会各界援助资金达3950万元,用于支持宁夏生态移民、“黄河善谷”、优势特色产业、菌草、教育卫生文化等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宁夏中南部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闽宁互学互助对口协作第十六次联席会议】 10月22日,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十六次联席会议在福州市召开。福建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等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毅,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崔波等率党政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回顾了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十五次联席会议以来的工作,对进一步加强两省区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会议强调两省区要继续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合作、市场运行”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新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巩固完善互学互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创造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新业绩。两省区签署了第十六次联席会议纪要,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着力支持宁夏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共同推进六盘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二是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平台优势,推动两省区合作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9.8”投洽会、中阿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平台,为闽宁双方提供招商引资、经贸合作、技术创新服务;三是继续拓展协作途径,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参与宁夏“黄河善谷”建设;四是挖掘优势,突出特色,推动两省区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五是深化合作交流,推动两省区互学互助对口协作全面发展。

      【闽宁协作项目】 按照闽宁第十五次联席会议精神,闽宁两省区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协作项目。一是推进生态移民。2012年,福建省及对口市县(区)援助宁夏1706万元,帮助宁夏建设生态移民新村20个,搬迁移民4184户,达19202人。其中,福建南安市投入300多万元帮助宁夏同心县旱天岭生态移民新村建设,整合项目资金,搬迁同心县东部旱作山区乡镇的困难群众1368户,6500多人,援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卫生室、南安成功小学,并为该小学设立奖励基金等援建项目;同时,在3个生态移民村扶持援建万亩圆枣示范基地,每户搬迁移民可分配2亩圆枣示范土地,投产后可给每个移民农户增收近1760元;为贫困群众建起了一个“铁杆庄稼”、“枣树银行”。另外,隆德县串河新村、彭阳县东山新村、西吉县生态移民秀屿新村和劳务移民闽宁新村、海原县鹭海移民新村、盐池县北塘新村等均已完成工程建设,农户已迁入新居过上了新的生活。二是发展特色产业。2012年,福建省及对口市县区共投入资金2651万元,帮助宁夏中南部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增收产业,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其中,在彭阳县投入资金245万元,带动投资1600万元,着力抓好闽宁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的改建扩建项目建设,新建智能温控培养出菇室232间和日产达6万袋的生产线一条,并配套援建了分拣保鲜包装车间和包装生产线,日产鲜菇由2011年的5吨提高到15吨,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3000元。在盐池县投入资金355万元,重点扶持滩羊、甘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建、改建扩建旧日光温室751栋,邀请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的林占熺教授现场指导,举办15期培训班,培训菇农1105人次。在同心县投入390万元扶持发展红枣、红葱、枸杞等特色产业。在原州区扶持黄铎堡镇金堡村发展设施农业1000亩,建设200栋日光温棚和160栋拱棚发展瓜果蔬菜生产,使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净增1500元。在隆德县扶持发展中药材、花卉示范基地和千亩节水拱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配套援建园区给排水设施和研发中心,从福建等地引进一批花卉、果蔬新品种,提升了园区现代化水平,使项目区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三是参与“黄河善谷”建设。福建省财政援宁资金支持宁夏闽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在西吉县投资建设闽宁(西吉)产业园(吉德慈善园),计划到2015年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园区按特色农产品加工区、轻工区、电子工业区、物流区、商贸服务区等“一园五区”的整体空间功能布局,发展以马铃薯、胡萝卜、清真肉制品等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园区建成后,将稳定解决2万名以上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5间共3.6万平方米,已完成供排水、配电、道路、供热、通讯设施迁改、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园区一期框架结构已基本形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有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莆田中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超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园,投资4.7亿元,安置西吉县劳务移民就业2000人,人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

      【干部挂职扶贫】  2010—2012年初,福建省第7批援宁干部共18名,立足宁夏中南部贫困地区实际,狠抓 “四个一”工作目标,推动了闽宁互学互助对口协作取得新的进展。两年共争取帮扶资金7900多万元,其中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325万元,组织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04个,总投资7.14亿元,争取招商引资项目32个,总投资75.45亿元,已动工13个项目、到位资金5亿多元,有力地支持了中南部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了闽宁协作取得新成效。

      2012年7月,福建省选派了第8批21名干部赴宁夏中南部9个县(区)挂职锻炼。第8批挂职干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闽宁第16次联席会议精神,提出着力推进“十个一”工程的工作思路。对口部门开展干部挂职交流72人,专业人才交流248人,干部培训 5期150人。其中,晋江市与红寺堡区开始建立对口帮扶,双方党政代表团开展了互访交流,晋江市先期援助红寺堡区100万元用于支持扶贫开发,组织8名晋江企业家赴红寺堡考察,达成食品加工等意向投资协议。东山县与彭阳县通过党政领导互访、互派管理型干部挂职、开展专题工作交流、进行专项工作对接等四种方式,双方互派挂职干部31名,把对口协作引向深入。秀屿区与西吉县组织开展了“友好乡镇”、“友好部门”结对帮扶活动,双方各有3个乡镇的公安、发改、招商、就业等4个部门开展交流协作。厦门市同安区、集美区也与海原县建立了部门、乡镇互访机制。连江县确定了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与盐池县第五小学正式结为帮扶对子,促进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效果。仓山区与隆德县确定以两区县的部门、乡镇干部和专业人员为对象,建立人才交流培训机制,为隆德县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社会扶贫】 2012年,福建省多渠道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的事业,投入资金3892万元,为宁夏山区援建学校、医院18所,救助贫困大中学生1850名,培训各类专业人才1400多名。在同心县投入468万元援建了南安实验小学,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800多人,并设立奖教助学基金30万元。在宁夏的福建企业积极为宁夏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550多万元,其中50家福建企业捐资356万元,在西吉县援建了闽宁莆田希望小学。厦门小鱼社区网站通过在网上发起捐建希望小学活动,共募集20万元资金,帮扶海原县李旺镇建设了一所希望小学。在原州区建成(迁建)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综合大楼,改善了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缓解了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同时,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第13批46名中学优秀教师,到宁夏南部山区开展了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福建团省委选派了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共33名,从事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基层社会管理和基层青年工作志愿服务。

      【招商引资】  2012年,宁夏先后组织宁夏企业家在福州、厦门、泉州召开“宁夏·福建经贸合作推介会”,其中,宁夏·福建(福州)经贸合作推介会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90亿元,涉及新能源、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宁夏·福建(厦门)经贸合作推介会签署了3项战略合作协议,涉及轻工、农牧、商贸服务等产业。福建和宁夏两省区扶贫、经贸部门在泉州举办了农业产业化合作项目推介会,为两省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搭建了平台。福建有61批企业家312人次来宁夏考察,参加中阿论坛、宁夏(福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签约会、宁夏回商大会、吴忠市招善引资大会、盐池招商引善大会、“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宁夏行”等10多次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28个,签约资金142亿元,已到位和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4.4亿元。

      (福建省扶贫办  董建武)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