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贵州省东西扶贫协作

      【概况】  2012年,深圳市认真贯彻全国东西扶贫协作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长期扶贫思想,坚持把对口帮扶贵州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广泛利用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科技扶贫、劳务合作、经贸交流、干部培训、社会捐赠、企业合作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帮扶活动,通过区县结对帮扶,集中各类资金,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和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形成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的新格局,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奔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2年,捐赠贵州省毕节市和黔南州各类帮扶资金5620万元(含新增资金123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人畜饮水、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房改造、教育卫生等帮扶项目137个,当地群众直接受益人口达17万人次;培训扶贫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320余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3万人次,有组织地输入劳务工2万余人次。

      【互访合作】  坚持对口帮扶的双方高层领导互访,是深圳市推进帮扶工作的制度安排和有效措施。2012年2月,“贵州—深圳对口扶持暨经贸合作座谈会”在贵阳市举行。深圳市向贵州捐赠了2012年度对口帮扶资金,贵州与深圳市签署了《贵州省深圳市对口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在学习考察期间,深圳市党政代表团赴毕节市七星关区梨树镇保河村,考察深圳市对口帮扶项目,慰问贫困户代表。9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浦一行赴贵州考察学习,期间赴黔南州平塘县实地考察,为农业发展项目和教育建设项目捐赠资金230万元,并代表深圳市捐赠抗震救灾资金200万元。2012年,深圳市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各区(新区)、市国资委系统坚持领导带队,深入结对县区进行考察指导工作,接待结对县区领导来深考察学习达260余人次。

      【扶贫资金投入】  深圳市帮扶项目资金全部用于贵州民生项目建设,确保当地贫困群众得到对口帮扶工作带来的实惠。2012年,向贵州省毕节市和黔南州捐赠各类帮扶资金5620万元(市级财政3705万元,区级财政1915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37个(市直107个,各区30个)。其中,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16个,人畜饮水项目12个,农田水利项目11个,村道硬化项目34个,农房改造项目19个,种养产业项目9个,抗震救灾、劳务培训、基础教育项目各2个,援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医疗卫生场所和农产品市场各1个,院坝硬化、改圈改厕等其他项目27个,当地贫困群众直接受益人口达17万余人次。培训扶贫干部和教育卫生专业人员2320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3万人次,有组织输入劳务工2万人次。2012年9月云南地震波及贵州威宁、赫章等县,深圳市慈善会、南山区共向受灾群众捐赠资金300万元。

      【产业扶贫】  2012年,深圳市安排毕节市和黔南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55万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约占全部帮扶项目资金总额的15%,实施葡萄、蔬菜、中药材、育苗、养鸡等种养项目9个。其中,毕节市大方县中药材种植园区、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晶葡萄产业园、长顺县绿壳鸡蛋养殖场等已发展成为当地著名的农业产业基地,并在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税源、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示范作用。深圳市罗湖区捐助黔南州长顺县帮扶资金285万元,支持当地建设绿壳蛋鸡养殖项目,新修建鸡舍1.05万平方米,修建养殖区公路6.8千米,组织当地100户农户参与养殖项目,首批发放绿壳蛋鸡10万羽,预计进入盛产蛋期可达年产蛋750万枚,项目总产值1950万元,仅此一项可获利润500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经济效益明显。该项目实施“林地草地”生态养殖模式,培育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干部培训】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深圳市对口支援办公室共同制订的扶贫干部培训计划,委托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培训贵州省各类干部2120余人,其中安排来深集中培训450人,组织专家赴毕节市和黔南州送教上门培训1670余人。培训内容多为热点难点专题,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实施差异化、个性化培训,其中安排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创新”,“创意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等紧扣时代主题的专题讲座,结合实地调研考察活动,使参训学员更新观念,借鉴经验做好工作。

      【劳务培训】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开展“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1〕45号)精神,深圳贵州两地扶贫部门合作开展了“黔深雨露直通车”劳务技能培训试点工作,2011年以来,委托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负责实施,先后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威宁、赫章、大方、织金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招收了两届共961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来深学习,其中2012年招生457人。该项目主要特点:一是办学灵活,模式多样;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重点;三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四是工学交替,勤工俭学;五是异地培训、“订单”就业。这一培训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劳务技能培训“学用易脱节、毕业即失业”的被动局面,而且在有效解决对口帮扶地区农村贫困家庭适龄青年就业的同时,探索创新出培养深圳紧缺中级技工的新路子。2012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分别在北京、深圳召开“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工作座谈会,召集深圳和贵州有关单位商议推动此项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招工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

      【智力扶贫】  深圳市教育、卫生部门接收贵州教师、医务人员赴深圳跟班培训进修200余人,其中,举办贵州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培训40人;安排黔南州医专毕业生120余人赴深圳实习,等等。深圳市扶贫部门继续协助贵州省教育部门调整“深圳—贵州助学金”的分配范围,重点资助3个民族自治州11所民族自治县中小学。深圳市关爱办、义工联等团体招募社会各界人士15人赴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

      【经贸合作】  2012年2月,“贵州·深圳对口扶持暨经贸合作座谈会”上,深圳市向贵州捐赠了2012年度对口帮扶资金。贵州与深圳市签署了《贵州省深圳市对口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经济协作,深圳市除了继续每年由市区两级财政和国有企业安排相应资金支持贵州扶贫开发之外,还鼓励深圳企业将其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贵州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结合,到贵州投资兴业,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梯度转移,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增强当地“造血”能力。目前深圳市与贵州省及毕节市正在稳步推进 “黔电送深” 大型煤电合作项目,计划在毕节市织金县总投资100亿元,建设4×66万千瓦燃煤机组,工程竣工后通过“点对点”方式,每年可为深圳输电150亿千瓦时,既可有效缓解深圳市供电紧张局面,又可综合利用当地优势资源,预计每年可增加贫困地区财税收入6亿元,真正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深圳市对口支援办公室  徐建明)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