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定点扶贫

      【概述】  2012年是新华社帮扶思南第10个年头。十年来,新华社共派出八批扶贫工作队到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参加定点帮扶工作。历届扶贫工作队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定点帮扶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2012年12月,举办了新华社思南扶贫十周年座谈会,对新华社帮扶思南10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一并对今后定点扶贫工作提出新要求。

      【调研扶贫】  2012年2月,新华社第八批扶贫工作队正式进驻思南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一年来,第八批扶贫工作队遵循新华社“以教育为突破口,重点开发智力扶贫,搞好远程教育”的扶贫工作宗旨,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扶贫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工作成绩。

      2012年,扶贫工作队转变角色,深入调研,从2月底开始,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县27个乡镇,对思南县县情有了初步了解;同时,确立了“一条主线,三大重点,六大工程”的帮扶工作新思路,即以智力扶贫为主线,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远程教育为重点,大力实施“书海工程”、“爱心工程”、“六个一”工程、产业帮扶工程、“项目对接工程”、“远教智力扶贫工程”,全面推进帮扶思南的各项工作。

      【书海工程】  思南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县级财力困难,全县中小学在图书配备上经费投入不足,生均册数低。为有效解决全县普通中小学图书总量不足等问题,满足广大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新华社联合共青团中央光华基金会,并携手贵州新悦集团、贵州隆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思南亿农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共同为思南4所高中、28所初级中学和17所乡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约1,000万元的图书50万册、共和国图日志729套、背投电视15台,并为49所中小学建立了多媒体图书室。

      【爱心工程】  新华社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接沟通,争取到成龙基金会为思南贫困儿童大病救治提供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二是邀请到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专家到思南县人民医院对思南22名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其中,对11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提供了由神华集团赞助的30万元资金的免费治疗;通过新华社扶贫办的积极争取,宝马公司爱心基金继续捐资50万元救助思南县839名贫困学生,激发了贫困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由扶贫工作队牵头,争得爱心助学活动资金36.6万元,并按每人资助2,000元的标准,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83名;鉴于思南县大河坝乡酸汤小学在校学生多为周边乡村的留守儿童、学生就餐无食堂的现状,扶贫工作队积极对接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争取到25万元资金,在酸汤小学新建了一幢总建筑面积160平方米的希望食堂,结束了小学生们在操场或教室用餐的日子;积极争取全国妇联妇基会的支持,思南获赠2辆全国健康母亲快车,妇基会还捐资40万元改造思南2所小学的校园安全饮水系统;积极对接县内企业,组织协调60万元的企业赞助资金,在全县布点10个“母亲水窖”,大河坝乡鹅溪村塘池组建成的母亲水窖,解决了30多户、500多人的饮水问题,受到群众拍手称赞。

      【“六个一”工程】  着力实施思南外宣“六个一”工程。即:“上一次内参”——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武陵山片区区域扶贫攻坚规划,通过新华社内参报道,向中央反映贫困地区的实情,宣传推进思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一次央视”——2012年8月28日-9月3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北纬30°—远方的家》栏目组一行8人,赴思南乌江、石林、郝家湾清代民居、思唐镇古建筑群等地进行了实地拍摄,重点录制了思南县乌江纤夫、花甜粑制作、龙凤花烛工艺、原生态土家花灯、土家刻纸艺术、开财门等,集中展示了思南县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人文风情;“评一次大奖”——两年一届的“乌江文学奖”是由贵州省作家协会和铜仁市委宣传部、思南县委、县政府共同设立的贵州文学专项奖,对传承乌江历史文明,弘扬乌江地域文化,宣传提升思南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9月11日,第三届乌江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贵阳市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做一本形象宣传画册”——通过策划创意,收录精美的摄影图片,精心制作出一本反映思南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丰富资源的宣传画册,加大了对外展示思南整体形象的力度;“上一次联播”——适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以思南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模式为切入点,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大力宣传思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造一个好氛围”——统筹管理公路干线和中心城区的宣传标语和广告牌,大力宣传思南精神,让每一个思南人熟记领会“思南精神”。

      【产业扶贫】  在县委的安排下,新华社扶贫工作队挂钩联系大河坝乡。2012年,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该乡开展产业帮扶,帮助大河坝乡党委、乡政府拓宽产业发展的思路,并积极协调县直相关部门,对该乡发展蔬菜、烤烟、畜牧、油菜等产业进行大力扶持;该乡烤烟在马河坝、马尖山、孙家岩、马鞍山、花园、转角、农林、联山、勤俭、天坝、桃山、柏岩等10多个村,已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年均产量在60万斤左右,上中等烟叶比例达95%以上,年均产值600万元左右;该乡柏岩、泥溪、马家山、马鞍山、马河坝等村已建成养猪专业村,全面推行饲草养殖,牲猪存栏16639头,出栏18238头,年肉类总产值达1300余万元;泥溪村石板溪组已建成大河坝乡蛋鸡养殖示范基地,以“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实现“鸡苗—防疫—饲料—鸡蛋销售”一条龙服务,现合作社有养殖户38户,饲养蛋鸡15.8万羽;目前正在沿304省道规划实施1000亩早熟和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项目对接工程】  新华社扶贫工作队,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接,拟为思南争取思南——印江县城大道建设项目和县内过水湾水库建设项目等;积极对接,寻求铁道部在规划建设遵义至吉首铁路、贵阳至郑州铁路、黔江至都匀铁路、昭通至黔江铁路遵义至黔江段、渝广铁路重庆至桂林段等五条铁路时能过境思南的相关事宜;与水利部对接,请求帮助解决思南县规划内的4座小(1)型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和乌江思林提水工程(中型)建设项目等;与国土资源部对接,寻求批准思南实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项目、对拟建设占用的耕地免予农用地转用审批、解决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解决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资金等。通过扶贫工作队的积极牵线搭桥,相关部委加大对思南的关注,并已对思南县部分上交的报告开始进行研究论证,为重大项目落户思南,促进思南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远教智力扶贫工程】  新华社第八批扶贫工作队通过深入调研,在全县积极探索适应思南实际的四种远程教育智力扶贫模式。模式一,在乡镇建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在村党员活动室建设播放点,在自然村寨设立播放户,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形成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培训的大课堂。模式二,扶贫工作队深入调研,建立完善保障、管理、协调和激励的综合机制,积极发展“村校结合”模式,并创新“一校帮一村”、“一师帮一户”、“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深入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智力扶贫工作,全面提升了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模式三,制订了远教设备配置计划,顺利完成了30万元的设备采购工作,改善了基层远教站点的硬件条件,强化了制作、接收和播放功能;模式四,实现远教项目的突破和拓展,在思南电视台开设《远教之窗》频道,扩大了远教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扶贫宣传】  扩版升级了《思南报》,改4开小报为对开大报;电视台增加了《小镜头大视野》《潮涌乌江》《行风大家谈》3个新闻类栏目,周六、周日还增加了《农村普法》《纪实60分》等栏目,开通了“在线访谈”节目;增加了思南政府网站维护人员事业编制,对网站页面进行了改版,县级新闻媒体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2012年,邀请中央电视台、贵州日报、《当代贵州》、铜仁日报等媒体记者57批173人次,采访报道思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书法协会赴塘头、凉水井、思唐镇等地为群众赠送春联活动,开展了“三·八唱响思南精神”大型歌唱大赛、“五一”全民健身秧歌大赛、端午龙舟赛等活动;以打造民族文艺品牌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中国思南第二届民族民间文艺大赛。

      (新华社办公厅扶贫办)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