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扶贫开发

      【概述】2011年,湖南省上下精诚团结,奋力拼搏,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历史性大发展。按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省全年减少贫困人口98万人。37个特困片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28元,比上年增长17.7%;2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91元,比上年增长15.9%;省扶县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面上贫困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可喜变化。全年贫困地区共新增村级公路6300多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5万亩;解决饮水困难28万人;新增经济林果面积 25.6万亩;发展牛羊猪大牲畜110多万头;技能培训380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4.56万人次。

      【扶贫投入】2011年,湖南省共落实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9.4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8.25亿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24亿元。

      【扶贫资金管理】湖南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下达方式,对项目和资金开展分专项分批次下达,并进行公示;全年财政扶贫资金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雨露计划”、“连片开发”等专项,共14批下达到各县市区;使项目内容与资金投向更加清晰,操作过程更加透明公开。创新项目审批模式,开展集中力量,集体审核,集中解决项目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项目审核的效率,也增加了项目审核的可信度、透明度。    

      【扶贫政策支持】面对国家扶贫政策的重大调整,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周强书记、徐守盛省长、梅克保副书记、杨泰波秘书长、徐明华副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更是亲自过问、多次带队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湖南的扶贫成绩和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湖南共有武陵山和罗霄山两大片区37个县市进入了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持范围,加上未进入国家片区但仍享受国家重点扶持的3个县,湖南省进入新一轮国家扶持重点范围有40个县。特别是2011年11月15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在湖南省湘西吉首市隆重召开,这不仅标志着国家以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正式启动实施,也预示着湖南省继“长株潭两型社会”、“湘南承接产业转移”之后又一重大国家战略层面的试点正式启动。

      【扶贫规划编制】湖南省扶贫办会同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改委、省财政等有关部门先后起草编制了《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湖南省“十二五”消除贫困与全面小康规划》、《“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启动了《湖南省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湖南省罗霄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扶贫立法进程。通过规划为各行各业加大贫困地区的投入打造平台,创造条件。

      【两项制度衔接】2011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把直接帮扶贫困地区60万扶贫对象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的考核内容之一。这既是湖南省扶贫部门第一次独立承办为民办实事工作,也是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精细化扶贫的重大举措。全年分两批专项安排“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到户项目资金2.75亿元,先后出台五个文件,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规范,会同省考核办进行了两次专项督查。按照“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到人、项目实施到人、工作联系到人”的要求,全年完成帮扶人数613432人,超额完成了省里计划任务,完成率102.2%,做到了“户户有项目、家家搞开发”,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整村推进】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整体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重新核定了“十二五”扶持贫困村,其中国定村1200个,省定村2181个,市定村562个。以两年一轮,重点对新一轮480个国定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当年共投入资金9.4亿元,村平均1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3亿元,村平均47.6万元;实施项目1993个,工程合格率100%,优质率达70%,全面完成既定任务。同时,积极探索农户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新模式,安排3000万元彩票公益金,在桑植、保靖两县21个村开展试点。

      【产业扶贫】湖南省采取多种形式,广纳资金,努力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发展。安排2562万元用于扶持5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安排438万元贴息资金,引导2.8亿元扶贫贷款扶持重点龙头企业28家;安排贫困村互助资金4050万元,扶持2800个互助小组,入股农户近2万人,入股资金1500万元,帮助农户发展家业,增强了村民自我发展能力;安排资金200万元,在隆回和凤凰两县进行良种丰产技术推广;安排专项资金2500万元,整合投入1亿多元,在平江、沅陵、保靖、古丈和永顺5县进行连片开发,促进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加快转型发展。

      【雨露计划】扶持1.2万名扶贫对象户子女完成职业学历教育,被列入湖南省委、省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的考核内容之一。在全省共确定了45所职业教育学校,安排“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933万元,实际招生培训15130人,完成率126%。同时县级扶贫部门完成短期技能培训2.3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近15万人次。

      【机制创新】开展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扶贫攻坚。出台了《关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意见》,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任务。按照“定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原则,在湘西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区先期进行试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200多万元,突出解决农村危房改造、村组道路建设和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共修建村组道路41条91.315公里;建成人畜集中供水工程7处,铺设输水管网20多万米,惠及5个乡镇7个村1582户8540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20栋5000多间20万平方米,解决了6000多人的住房问题。

      实施扶持助学工程。下发了《关于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扶持助学试点工作的通知》,安排2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在10个贫困县进行试点;根据湖南湘西自治州教育比较落实的实际,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对800名湘西自治州籍专科以上计划内在校农村贫困大学生进行帮扶。

      【社会扶贫】按照湘组发[2011]8号文件精神,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扶贫办继续下派了工作组开展驻村扶贫,18位省级领导坚持在贫困村办点,全省各级共选派了12000余名干部组成4000多个工作开展驻村扶贫,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强大机制保障。积极争取中直单位对湖南省更大支持,召开了中央直属单位驻湘扶贫座谈会,交流经验、增进感情。

      湖南省驻湘部队、工商联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我助老区脱贫奔小康2211工程”、村企共建、爱心包裹、家电下乡惠农扶贫工程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日元贷款扶贫项目基本完成,中德财政合作扶贫项目第一批项目竣工验收,扶贫成效日益凸显;面上扶贫得到了更多关注,营造了全社会关爱扶贫的大氛围。

      【扶贫宣传】湖南省扶贫办全年共编辑《简报》9期,网站上传发布信息1000条,全年在省以上媒体刊发稿16篇。特别是新华社、湖南卫视、《湖南日报》对湖南省的整村推进与建设扶贫相结合、高寒山区扶贫攻坚等专题报导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扩大了湖南扶贫开发的社会影响力。认真及时办理议案提案,全年共接到议案、提案30件,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在由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就展上,湖南展馆受到回良玉副总理等领导和众多参观者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展览优秀奖”。积极参加全国扶贫先进表彰活动,大力宣传了蒋孔吉等长年驻村扶贫的先进典型。

      【机关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出台了《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实施方案》,开展了“爱岗敬业创佳绩”工作点评、机关支部联基层、七一党员评先表彰、专项课题调研、“转变方式建‘两型’,转变作风惠民生”和重点工作联系人制度等作风建设活动。

      健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整理出台了《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汇编》,对多个专项工作的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进行了规范,通过了湖南省机关效能办的审核。修改完善了《机关财务管理办法》、《会议接待办法》等机关内部建设规章制度,进一步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提高了行政效能。结合述职述廉等工作,认真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着重对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和禁止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等三项制度进行了认真自查。

      加强队伍建设,安排2人参加国务院扶贫办中青班培训,5人参加了省委党校的短期学习,2人参加了省委组织部自主选学培训,对全省扶贫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1705人次。全年共有人事变动17人,其中调入1人,公开选调2人,处长轮岗2人,任职机关党委书记1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员1人,基金会副主任(正科级)2 人,接收2010年和2011军转干部4人,调入培训中心1人,政策性安置1人,退休2人。另外挂职交流期满4人,新到挂职干部1人。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