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扶贫开发

      【概述】 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十一五”以来,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推进“两个率先”(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2008年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500元,大力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上下联动、村户齐抓、内外结合、点面统筹,形成了力度大、投入多、氛围浓、效果好的扶贫工作新格局。截至2011年底,全省农村468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整体脱贫,脱贫率达95.8%;省定1011个经济薄弱村普遍实现“八有”(有双强班子、有科学规划、有高效农田、有特色产业、有配套设施、有保障机制、有整洁村容、有文明村风)和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目标,脱贫攻坚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全省提前一年消除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被评为江苏十大新闻之一。

      为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行动,有效组织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锁定帮扶对象,江苏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组织“百村万户”抽样调查,共抽取192个村,11.96万户,历时5个月,基本摸清了不同标准下农村低收入农户的数量和分布。结果显示,江苏年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95.3万户、273.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5%。年纯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148.8万户、471.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9.5%。年纯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282.7万户、939.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8.9%。

      【扶贫规划】  按照中央提出的扶贫开发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江苏召开2次省委常委会、1次省政府常委会,研究本省贯彻落实的措施,制定了《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新形势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江苏推进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综合投入力度,把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深化和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格局,深化和完善“五方挂钩”(省级机关各部门、部省属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苏南县市区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市区建立挂钩关系)和“五个一”(一个扶贫指导员驻村、一个科技特派员挂钩、一个工商企业帮扶、一个富村结对、一个主导产业带动)帮扶机制,深化和完善发展生产、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更加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经济薄弱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方向定位是:从解决温饱、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主,转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全面小康的新阶段。基本原则是:党政主导,分级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创新机制,增强活力;部门联动,合力推进。总体目标是:从2012年起,组织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到2015年列入帮扶对象的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或当地扶贫标准,帮扶对象稳定实现温饱有余,并基本达到宽裕程度,部分达到小康水平。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市、县确定的经济薄弱村全面实现新“八有”(有群众拥护的“双强班子”,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高产高效的农业设施,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风,有村容整洁的居住环境)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重点区域是:把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的苏北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12个重点县(区),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对宿迁市西南岗地区和成子湖地区、徐州黄墩湖滞洪区、连云港石梁河库区、淮安市刘老庄地区、淮盐的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实行连片开发,给予重点帮扶。对黄桥、茅山革命老区继续实行扶贫开发优惠政策。

      【定点帮扶】 进一步完善“五方挂钩”帮扶机制。截至2011年,江苏省已有25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苏南县(市、区)定点帮扶苏北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区)。2011年1月,江苏新增淮安市楚州区(现更名为淮安区)作为省脱贫攻坚重点县,省派驻扶贫工作队实施重点挂钩帮扶。各帮扶重点县成立“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每年召开会议,商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项目资金。2011年,“五方挂钩”协调小组会议共商定实施到县帮扶项目871个,共投入无偿帮扶资金12.84亿元,其中到村帮扶项目604个、帮扶资金1.92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来,“五方挂钩”帮扶单位共协调投入资金50多亿元。进一步深化“五个一”帮扶到村工作机制。截至2011年,全省已有1116家工商企业与1011个经济薄弱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关系。

      【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帮扶规划】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视察泗洪县西南岗地区时,指示:“把西南岗建成江苏脱贫攻坚的桥头堡和苏皖边界脱贫攻坚的示范区”。2011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把“关于‘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力度对泗洪县西南岗地区进行整体帮扶”第1173号建议,列为重点督办件。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十二五”继续加大力度对泗洪县西南岗进行整体帮扶的建议督办会,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苏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制定西南岗地区“十二五”帮扶规划提出明确要求。根据省领导要求和人大代表建议,江苏省扶贫办会同泗洪县委、县政府9月份形成并下发《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十二五”帮扶规划》。

      【财政资金投入】 2011年,江苏财政向苏北25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1亿元,41.5万贫困农户落实了帮扶措施。为实现脱贫攻坚“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的目标,对苏北407个尚未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省定经济薄弱村,省财政专项安排每村15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

      【扶贫小额贷款】 江苏从1998年开始实施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由扶贫、财政、农信社共同组织。具体发放工作由县级扶贫小额贷款协调小组牵头,县扶贫办负责建立《贷款备选农户名册》,乡镇信用社在备选农户中自主调查、自主发放和回收贷款,2011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8.67亿元,较上年增长32.3%,惠及24.9万贫困农户,扩大了资金规模和贫困农户受益面。2008年-2011年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0.83亿元。

      【互助资金试点】  遵循国家“认真试点、积极探索、务求实效、适度推广”的试点思路,9月21日-22日,全省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业务培训会议在沭阳县召开,省扶贫办副主任诸纪录对扶贫互助资金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试点不出问题、确保资金长期发挥作用提出具体要求。截至2011年,江苏新增省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30个,市级试点村26个。截至2011年底,全省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总数已达135个,资金总规模5329.5万元,其中农户入股资金2459.4万元;加入互助社农户14768户,其中贫困农户7965户,占53.9%;累计发放农户借款8309.4万元,其中贫困农户借款3983.3万元,占48%,还款率达98%以上。

      【雨露计划】 按照“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形成规模”的要求,指导各地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培训和就业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劳务品牌,以“品牌效应”提升贫困劳动力在劳务市场上的就业能力。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将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地,要求确保每个贫困农户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享受免费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无技能劳动力、妇女劳动力、大龄劳动力和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等群体。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补助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一人平均补助500元。2011年培训贫困劳动力7.02万人,是年度计划的112%,实现就业6.75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6%。2008年-2011年四年共培训45.9万贫困劳动力,平均就业率达95%。

      【扶贫调研宣传】  江苏重视抓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调研和宣传工作,全年完成各类综合性调研报告16篇,为领导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省扶贫办上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高于全省水平》、《对西南岗和成子湖周边地区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江苏脱贫奔小康工程的目标任务及其对策建议》等四篇调研报告。《扶贫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得国务院扶贫办颁发的2011年度扶贫开发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如何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高于全省水平》获三等奖。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扶贫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研究》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这篇调研报告的确写得好。资料系统详实,调研深入细致,分析客观,具有说服力。只是就资金费率和借款额度两个问题没有展开。尽管如此,也是一篇不错的调研报告。要提倡这种研究工作的风气和氛围,以不断提高干部素质,把事业建筑在更加牢固的基础之上。互助资金的工作,应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扶贫工作长期坚持下去。经过充分调研,制定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2011年,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刊物上发表新闻、通讯稿件21篇,编发《扶贫简报》60期,其中多期得到地方主要领导批示,为扶贫开发赢得良好舆论氛围。

      【扶贫机制创新】  一是“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2011年共有88个省级机关、56个高校及科研院所院所、72个部省属大型企业、28个苏南县(市、区)与苏北19个县(市、区)结对帮扶。二是内生发展机制。着力提高经济薄弱地区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财政奖补机制。建立以脱贫结果为导向的财政奖补制度,每年年底,各县经省里考核脱贫成效后兑现奖补资金。四是金融扶贫机制。从2008年开始,经济薄弱地区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签订带动协议,每带动1户可申请使用5000元扶贫小额贷款,最高不超过5万元,总量控制在25%以内。对按期还款农户,省财政按基准利率的50%给予农户贴息。五是科技扶贫机制。组织开展“千名专家挂千村”活动和“科技帮扶、百村示范”工程。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12个脱贫攻坚重点县专项资金2080万元,选派4200多名科技特派员,扶持技术项目335个(项)。六是社会保障机制。全省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对贫困农户全覆盖。七是督查考核机制。每年年底省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抽查小组,对各地脱贫攻坚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复审和确认后发文公布数据。

      【扶贫成就展】  2011年6月10日-15日,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就展在北京举行,江苏展馆以“五方挂钩  脱贫攻坚”为主题,通过展板、专题片、触摸屏、画册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江苏扶贫开发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亲临江苏展馆,对江苏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苏北发展起来了,扶贫开发工作很有成效,你们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江苏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就展“组织参与奖”。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