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扶贫
【概述】 2011年,友成基金会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2001-2010年度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表彰;友成绵竹扶贫志愿者驿站荣获全国扶贫开发(2001—2010)先进集体表彰;友成常务副理事长、友成大学校长汤敏荣获全国扶贫开发(2001—2010)先进个人表彰。同时,友成基金会在民政部《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的中国公益慈善基金会透明指数发布中排名第一;在《福布斯》中文版 “2011中国慈善基金会榜单”排名第二。
【友成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 为落实“友成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的执行,友成基金会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推动建立了友成志愿者驿站。志愿者驿站是动员、协调和组织友成扶贫志愿者直接参与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是由专职志愿者和流动志愿者自我管理和运行的服务站,为志愿者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2011年,志愿者支持中心对友成志愿者驿站的建设和管理给予了大力支持。执行友成青年小额自主项目招标,共执行小额项目18个;为志愿者提供了友成—清华乡村社区建设员培训、友成巴中新公益人才培训、深圳社工培训、青年自主实践小额资助项目等服务。
截至2011年底,友成在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内蒙古、云南、广西、青海、湖北、重庆、吉林及北京13省市成立了58个志愿者驿站,服务驿站长期志愿者103名、项目志愿者500多名,短期活动志愿者2600余名,共计提供志愿服务达15万小时以上。
其中内蒙古呼市驿站以建立市、县、乡镇社区三级志愿者驿站的方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志愿者支持体系和协调机制,积极探索科技扶贫新模式;桂林志愿者驿站,依托广西师范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校友资源,搭建跨界合作平台,大力推进常青义教项目在广西的发展;重庆黔江志愿者驿站立足友成资源和品牌优势,将驿站打造成为友成首个功能多元、具备区域性节点地位、能够提供综合社会服务的平台式的志愿者社区服务中心。
【常青义教项目】 “常青义教”项目是由友成基金会发起,依托各地合作的NGO组织及单位,组织城市优秀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帮扶的老龄志愿者服务项目。项目旨在搭建城乡教育资源流通的平台,提高受助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以此探索中国老年志愿服务体系和制度。项目通过调动退休教师资源下乡的创新方法使贫困地区学校与城市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缩短城乡差距。截至2011年12月,常青义教项目在广西南宁、桂林,云南昆明、丽江、河北滦平、内蒙和林县、辽宁鞍山等地开展近两年。本项目得到国务院参事室、国家教育部等相关机构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2011年,“常青义教”在全国共有9个支教点,已在全国共招募志愿者428人,实际已进驻支教点开展支教工作的志愿者142人,服务时间约40488小时,影响辐射50所以上贫困学校,直接受益教师人数约2500人,间接受益学生约30000人,在实际效果及社会影响方面作用都日渐深远。
5月14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1友成常青义教研讨会” 在广西南宁召开。
7月11日,“2011首期友成常青义教高级研修班”在广西师范大学开班,共有来自全国的25名学员参加了讲座培训。9月19至21日,国务院参事室一行6人到广西调研友成常青义教项目,实地考察巴马、马山、田东支教点情况,通过调研为老龄化社会“老有所为”方案的设计和老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巨灾救援基金】 2011年,友成与联合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发起设立“巨灾基金”,并将该基金及民间灾害应对行动从聚焦于灾后参与救援逐步定位为灾害防御型的倡导型基金。巨灾基金与5家国内领先的区域枢纽型机构达成合作关系,直接或间接与150余家实施型NGO进行了灾害应对方面的合作或培训,友成民间灾害应对基层工作网络(社区实践)基本建成。巨灾基金先后与国家地震局紧急救援队、民政部减灾中心、国家行政学院、儿童乐益会、国际美慈、西南财经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在灾害管理研究和倡导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
3月,友成灾害管理高级研修班正式启动,国内15家机构的近20名行业领袖参加了为期4次的高级研讨;5月11日,友成基金会与国家地震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这是国内第一个政府专业机构与公益组织签署的灾害应对合作备忘录;10月,友成启动减防灾教育培训课件研发项目;12月,与CSR Asia、微软、普华永道等企业合作,支持友成灾害应对体系的企业支持平台基本形成。就此,友成灾害应对项目(安全社区)的实践、研究和倡导金三角构建完成。
2011年,友成基金会直接投入近200万元,调动社会资源近千万元,为青海、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几万名群众提供了支持和服务。全年基金会启动灾害应急响应3次,分别是盈江地震、望谟水灾以及巴中洪灾。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友成基金会与陕西省妇源汇一起,支持青海当地的20多家NGO组织,通过能力建设和小项目资助,推动当地灾后重建的进程。
【手工益文化基金】 本基金由友成基金会设立,是中国首支对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创新应用的专项基金。该基金旨在集合各方优质资源,广泛募集社会资金,致力于符合基金理念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的资助与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性传承和生产性保护,促进中国贫困地区文化生态的改善,推动城乡社区的创新发展。
基金联手众多关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机构与企业共同合作打造Yi品牌。Yi是“手工益文化传承计划”下对符合“生产性保护”与“活性传承”理念的手工艺产品的认证品牌。通过扶持偏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生产,逐渐打通扎根于贫困地区农村的手工业生产、设计、制作到销售的渠道,从而有效提升其文化产品的品质、附加值和传播力。
2011年,友成组织了“Design for china” 中国“手”创设计大赛,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的设计和方案征集平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融入城市生活, 教育和引导包括青年一代的公众、社会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注、认知和参与 。7月召开了一次“手工益”文化传承之文化扶贫计划主题的研讨会,项目组与该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倡导者以及跨界的合作伙伴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挑战、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当代社会融入、社会力量跨领域的协同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2011年还制作3部公益宣传片,即“探索文化扶贫的新模式”——整个文化保护角度的阐述项目,“波的故事”——从苗族少女的视角看文化传承保护项目,Design for china 中国手创——手工益夏令营采风活动。
【小鹰计划项目】 “小鹰计划”由友成基金会发起,致力于培养具公益视角的跨界领袖型人才。项目通过为期一年的基层实践、参与式教学与陪伴成长,从意识、知识到能力 等三方面培养新一代青年的公益精神、社会责任感、领导力和基层经验,激发 他们“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立足基层,放眼世界”的热情与理想。
学员作为志愿者,与国务院扶贫办、世界银行第五期扶贫项目合作,参与如村级互助基金、社区主导性发展(CDD),贫困地区法律志愿者项目;未来将扩展到草根NGO组织、海外志愿者项目等。每位学员配备一名导师提供成长指导,导师由社会各界热心精英人士(如企业家、公益领袖、政府官员、学者等)担任。内容由讲座、案例教学、嘉宾演讲、NGO分享、小组工作等构成,突出参与式、启发式,开拓学生视野,突破思维框架以观念塑造为主,知识和技能补充为辅,设置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政治与经济基础、国情教育、领导力和专业技能课程。友成新公益大学(筹)设置就业指导中心为学员就业提供支持。
2011年2月至4月,在全国7所高校进行招生宣讲、网络招募,在大学生范围内进行倡导。8月1日,小鹰计划活动开启,13家媒体进行了报道。8月1日至28日,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了4周培训。9月至12月,小鹰志愿者深入各项目点实践3个月。
【创业咖啡项目】 “创业咖啡”是友成基金会发起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启蒙课程,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企 业家精神的青年人才,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其敏锐发现社会问题、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创业咖啡”将通过搭建高校联盟,跨界协调社会资源,成为全国多所高校正式的学分课程。
2011年10月起,“创业咖啡”项目为7 个城市、11 所大学(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合肥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柳州师专)的1602名师生提供了共计7场 23 小时精彩纷呈的社会企业创业启蒙课程,并得到了76 名志愿者的支持,他们投入了4116 小时热情参与了创业咖啡的筹办工作。
【香港青年乡村服务项目】 项目旨在招募香港青年赴内地乡村社区进行服务,通过课程学习、社会调研、交流考察、实践服务和行动研究为内地乡村提供短期服务,引入先进的资讯、理念和方法为社区发展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同时,加深香港青年对祖国国情、历史文化和民生状况的了解,使其逐步成长为服务实践者和服务领袖。目标是加深香港青年对国情的了解、实现个人生活体验、培养新公益精神、服务内地城乡社区和促进社区建设。
2011年,30名香港学生赴内蒙古服务8天,真实了解和感受祖国,加深香港青年学生对中国国情、地理、文化习俗、民生状况的了解,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成长,创造生命价值。香港青年通过绘制社区绿地图,为当地社区带来先进的资讯和思想,为社区发展引入更多的信息和思路。其中简易厕所的修建和道路硬化,已在当地驿站的推动下,被当地政府采纳并落实实施。2011年还培训9名内地大学生作为随团志愿者,建立了两地青年的网络社群,通过内地志愿者与香港青年的服务与交流,加深两地青年的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谊,促进两地思想和文化的融合。
该项目与港理工达成3至5年合作意向,正在申请港政府配套资金支持,以提高中国大陆公益组织及企业在香港地区的影响力,增进与香港地区学校和港府相关机构的交流。
【行业支持项目】 2011年10月至11月,“友成新公益社区实践工作坊”分别在陕西、青海、贵州、云南、四川五个省区开展,通过参与式方法,与五家合作承办机构及137家社区组织对话交流,了解基层社区现状及社会组织工作的经验和挑战,在社区共识和社区行动上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2011年9月,友成大学(筹)和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共同发起主办“友成大学新公益领导力发展研修班”,面向在职的公益组织领导者,一切以他们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来开发课程和建立培养机制,旨在通过一学年的在职研修,提高公益领导人的综合能力,共同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2011年5月27日至8月11日,友成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合作举办了“友成大学乡村社区建设员培训”,旨在培养一批能够投身乡土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强,社会问题意识敏锐的专业化“乡村社区建设员”,探索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以强化基层和谐为基础,以服务社区群众为核心,努力构建社区基层组织、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活动全参与、社区服务全方位的社会管理新格局。2011年5月3日至30日,基金会与深圳残友社工服务社以及深圳残友集团,结合友成驿站志愿者的社工只是普及的需求,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社工系导师为本次培训的培训老师,结合香港社工优秀经验以及在残友集团的现场培训、实践,为参与培训的驿站志愿者举办了一场关于社工知识的培训。友成基金会与上海青翼社工培训机构合作,于2011年8月19日至26日在四川省巴中市举办了友成巴中新公益人才培训班。
【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 “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由国务院扶贫办设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承办。该奖项旨在引导、激励全国扶贫领域的广大理论和应用研究者紧密联系目前扶贫、减贫工作中的实际,积极探索,回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新问题,着力推出具有创新性和普适性的理论和应用成果。首届“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2011年10月17日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颁奖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主持颁奖仪式,并宣读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励的决定。本次共表彰了自1986年5月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在扶贫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的三家机构四名专家。
【理论研究】 2011年6月28日,友成基金会联合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友成’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译丛》出版发布会暨社会创新研讨会。该译丛系统介绍了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企业实践和社会创新理论,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理论研究。
7月27日,《灾害应对中的社会管理创新》一书在友成大学灾害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式上发布。该书详细介绍了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民间组织积极应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情况,着重介绍了绵竹市灾后援助社会资源协调平台的探索和实践。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