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为纪念国际消除贫困日,促进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和联合国驻华系统,从2007年起,在每年的10月17日举办国际减贫与发展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改善民生与促进可持续减贫”。其目的在于关注目前的发展挑战,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改善民生,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值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开局之年。中国人民正在以昂扬的姿态,向着新的目标迈进。今天,借本次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在过去十年推动扶贫开发方面的主要做法、初步成效以及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战略安排。

      一、 过去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

      本世纪初,中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2001-20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从多个方面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十年来,经过各级政府、社会各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中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稳步减少。根据中国现行扶贫标准,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的9422万下降到2688万,十年来,共有6734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

      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277元增至3273元;农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9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到2010年,重点县通公路、电、广播电视和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分别达到99.5%、98.8%、98.4%和98.3%,接近全国水平。

      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生深刻变化。2010年,重点县农村7-15岁青少年在校率增至97.7%,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降至10.3%。有医疗室行政村比重增至81.5%,有合格乡村医生或卫生员行政村比重增至80.4%,有合格接生员行政村比重增至77%。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2001年以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耕还林还草9333万公顷,新增经济林面积8667万公顷,新增草场面积531万公顷。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这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页,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使贫困人口减半的具体指标,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这是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二、 过去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扶贫责任。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时,始终把农村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并根据国情变化调整扶贫标准以及扶持重点。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扶贫开发机构,逐步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促进经济增长,巩固农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缓解农村贫困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方面,在经济增长中,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目前约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就业;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中,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贫困地区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到2010年,我国粮食、蔬菜、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均已接近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动员社会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国务院重新部署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组织协调272个中央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大型国有企业好民主党派、定点帮扶481个重点县,十年间直接投入资金和物资90.9亿元,为重点县培训各类人员168.4万人次;组织东部6个省、3个直辖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十年间东部省市各级政府无偿援助西部44.4亿元,企业投入约2500亿元。此外,我国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减贫合作,联合实施多种形式的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扶贫领域利用各类外资5.6亿美元。

      依靠自力更生,实施开发扶贫。发动和依靠群众,让贫困人口直接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促进贫困人口素质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是开发式扶贫的根本目标。为此,我国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帮助贫困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大力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项目。2001年以来,我国在12.6万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在13600个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对700多万生活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扶贫,对400多万贫困家庭劳动力实施雨露培训计划,促进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或转移就业。

      统筹城乡区域,促进科学发展。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建立农业补贴制度,加大对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我国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推行农村新型养老制度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着力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三、 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

      中国扶贫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中国的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中国政府已于近期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进一步明确扶贫对象和范围。国家将把扶贫工作重点放在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同时,继续把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工作重点瞄准对象,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

      进一步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专项扶贫重点是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要给予重点扶持。行业扶贫根据部门职责,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扶贫对象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社会扶贫将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继续强化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等扶贫优惠政策,并将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总体规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各项扶贫措施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采取特殊措施帮助贫困残疾人,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创新扶贫资金到户扶持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强化审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等违规行为。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减贫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支持,全球减贫事业也离不开中国的努力,加强反贫困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对推动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相互学习,促进交流,完善国内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并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扶贫开发的经验。

      我们将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携手共进,为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而共同努力!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