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扶贫开发

      【概述】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省份。有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73个,省级扶贫县7个,是全国扶贫攻坚重要的主战场之一。

      【扶贫工作会议】  2010年,云南省成功协办2次国际国内扶贫会议:7月17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了亚洲政党扶贫专题会议,来自30个国家57个政党的12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部分非洲国家政党和联合国、亚洲议会大会等国际组织也派观察员出席。12月15日,在云南昭通举办了“中国第三届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厉以宁,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副省长孔垂柱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召开3次会议动员云南省和社会各界合力扶贫攻坚:5月9日,在昭通召开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孔垂柱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甲、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智出席会议。3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云南工作座谈会,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孔垂柱主持会议。8月28日在上海召开沪滇对口帮扶第十二次联席会议,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等双方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主动而为,6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扶持云南布朗族(莽人克木人)瑶族山瑶支系工作情况汇报会,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刘平副省长、孔垂柱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督查室副主任杨解非、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国家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等出席汇报会并讲话。

      【扶贫资金投入】  2010年,云南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24 .83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8.77亿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6.05亿元),比上年增加2.82亿元,增长12.8%,投入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27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35亿元。上海市投入对口帮扶资金2.26亿元,较2009年增长41%。完成非政府组织援助扶贫开发投资2.45亿元,包括国内配套395万元,其中互满爱人与人675万元、香港乐施会660万元、爱德基金会0.11亿元。此外,2010年专项用于扶贫的投入还包括:用于边境地区整村推进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亿元,通过财政贴息引导的扶贫贷款投入扶贫信贷资金39.87亿元,规划投入帮扶资金7.59亿元,相继启动了独龙族、瑶族支系山瑶、拉祜族深度贫困集中连片特殊类型地区的重点帮扶,整合投入莽人克木人帮扶资金1.89亿元,全面解决了6000多莽人克木人的温饱。

      【整村推进】  2010年,省扶贫办实施了5100个整村推进(900个兴边富民整村推进),补助项目资金9.97亿元,项目涉及16个州(市)、123个县(市、区),有33.26万户136.31万人直接受益。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以工代赈资金安排了11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3.04亿元。省民委负责实施421个整村推进,投入资金1.48亿元。

      继续做好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云南省启动实施了24个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涉及16个州市24个乡镇216个村委会1993个自然村。项目规划总投资37.58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9.97亿元,州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23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4.21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83亿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7.83亿元,信贷扶贫资金1.42亿元。

      加大对深度贫困集中连片特殊类型地区的重点帮扶,云南省规划投入帮扶资金7.59亿元,相继启动了对独龙族、瑶族支系山瑶、拉祜族的重点帮扶工作,稳步推进僰人重点帮扶,整合投入莽人克木人帮扶资金1.89亿元,全面解决了6000多莽人克木人的温饱,莽人克木人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瑶族山瑶支系扶持有序推进,编制实施了总体规划,启动实施了“三点四村”建设,覆盖山瑶群众320户1521人。澜沧拉祜族聚居区帮扶力度加大,目前已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40万元。按照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规划,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50万元。加大边境地区扶持力度,在边境25个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亿元,实施了663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积极开展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

      【易地扶贫】  2010年云南克服百年不遇大旱、建材费用上扬等不利因素,投入资金3.97亿元实施易地扶贫,其中:投入1.5亿元对3万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贫困群体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从根本上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结合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项目,投入2.47亿元对49290户破烂危房进行改造,户均补助标准由原来6000元提高到现在10000元,达到人畜分离、安全实用、抗震的要求。

      【信贷扶贫】  2010年,云南省安排扶贫到户贷款计划规模为29.89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0.2亿元,安排财政专项贴息资金1.4945亿元,实际发放到户贷款32.31亿元,项目覆盖云南省124个县区的1215个乡镇7290个村,扶持36.5万多贫困农户,扶持了36.5万户贫困农户,发展粮食生产106.65万亩,发展经济作物362.67万亩,发展经济林果167.6万亩,养殖大牲畜278.9万头,户均增收可达1600元。扶贫项目贷款8.4亿元,安排财政专项贴息资金0.252亿元,项目覆盖云南省16个州(市)61个县(市、区)的534个乡镇3140个村,扶持带动贫困人口531万人,发展种植业项目41个,发展养殖业项目43个,发展产业化(含小型加工业)项目44个,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老区建设】  2010年11月28日至30日,云南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第二次经验交流会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召开,参加会议的省直有关单位、省州市县扶贫办负责人、省州市县老促会和新闻媒体界的同志反响强烈,激发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热情。2010年投入革命老区财政扶贫资金8亿元,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吃饭、饮水等最急需的问题,优先安排全面覆盖“三老”(老战士、老党员、老交通)人员贫困家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爱,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产业扶贫】  2010年,云南省产业扶贫涉及16个州市109个县区193个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7.9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产业扶贫补助资金1.36万元,省级财政产业扶贫补助资金0.15亿元。2010年度产业扶贫安排实施种植业项目165个,总投资6.10亿元,财政扶贫资金补助0.94亿元。安排实施养殖项目53个,总投资0.19亿元,财政扶贫资金补助0.41亿元。云南省在16个“两项制度衔接”工作试点县和3个省直管县开展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共投入财政产业扶贫补助资金0.57亿元。

      【社会扶贫】  2010年,云南省密切与中央27家挂钩单位和上海市的沟通协调和联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高层互访机制,3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云南工作座谈会, 8月28日,在上海召开沪滇对口帮扶第十二次联席会议。27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云南省4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35亿元,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科技培训等项目。上海市投入对口帮扶资金2.26亿元,较2009年增长41%,对红河、文山、普洱、迪庆4州市26个贫困县实施帮扶,同时还将德昂族、独龙族纳入帮扶范围,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合作和人口较少民族帮扶等项目358项。5月9日,在云南昭通召开了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暨社会帮扶表彰大会,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热情,217家省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达2.58亿元,驻滇部队、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扶贫开发。

      在国际合作方面,广泛开展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和援助组织的支持,不断加大外资扶贫力度。3月10日,在昆明召开了云南省外资扶贫工作会议,4月5日,参加了世行贷款“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PRCDP)在广西进行的第十一次检查,10月30日,圆满完成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官员和专家对云南省“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进行的第十二次实地检查。《外资扶贫在云南的实践与展望》一书编著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11年上半年出版发行。与4个非政府组织(NGO)合作,实施帮扶项目35个,投入资金0.25亿元,包括国内配套395万元,其中互满爱人与人675万元、香港乐施会660万元、爱德基金会0.11亿元,与福特基金会合作的“贫困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扶贫机制创新试验示范项目”继续推进。

      【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  云南省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特别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安排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1.2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0%。2010年完成转移培训33.18万人,转移就业30.26万人,转移就业率91%,其中省外转移7.26万人,省内转移22.92万人。

      【贫困村互助资金】  2010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新增4个国家试点县和16个省级试点县,项目覆盖14个州(市)、20个县(市、区)、58个乡(镇)、117个村委会、242个村民小组,组建241互助社,入社农户6484户,其中贫困户3981户。

      【灾害应急】  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省经历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云南省125个县(市、区)2700多万人受灾,因灾返贫人口高达100万人。面对危机,省扶贫办及时派出6个工作组深入旱情较重的州市指导基层开展生产自救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减少农业损失,增加非农收入。同时加快扶贫项目计划的下达和实施,与往年同期相比提前了3个多月,在抗旱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多方努力,向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上海市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各界筹集抗旱资金近2.5亿元,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回顾】  2001年以来,结合云南实际,出台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十一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关于完善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的意见》、《关于实施分类指导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意见》、《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完善措施,高位强势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扶贫、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坚持瞄准对象、突出重点、综合开发、整体推进,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10年来,云南省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66.77亿元,其中中央114.83亿元,省级51.94亿元;信贷扶贫资金210亿元。重点抓好“一体两翼”:完成了2078个行政村、2.53万个村民小组的整村推进,有149万贫困农户直接受益;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202.31万人;项目贷款100.10亿元,扶持国家扶贫龙头企业39家次,到户贷款108.48亿元,支持216.92万户发展生产,在69个县461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为1.51万户贫困户解决了生产发展资金困难。率先开展特困群体和少数民族重点帮扶:实施布朗族、基诺族、苦聪人、莽人克木人综合扶贫工程,启动对僰人、独龙族、瑶族支系山瑶、拉祜族的重点帮扶,推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2008年至2010年,投入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资金23亿元,占云南省扶贫投入的43.6%,安排专项资金4500万元,整合资金2.5亿元。重视做好兴边富民扶贫工程:组织实施2轮兴边富民工程,在边境25个县实施了4902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等6大工程30件惠民实事。不断创新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在18个县开展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试点工作。在云南省24个乡镇开展整乡推进试点。着力实施贫困群众安居工程:对 64.66万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贫困群体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对43.55万特困农户实施了破烂茅草房改造,这项工作得到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

      此外,积极推进扶贫国内国际合作。27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云南直接投入资金7.8亿元,引进扶贫资金12.9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355个。上海援滇资金年增长保持10%以上,投入帮扶资金13.05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503个,40余万群众直接受益。引进外资10亿元人民币,云南省配套资金3亿元,共投入外资扶贫资金13亿元,与6个扶贫国际组织和4个非政府组织(NGO)开展扶贫合作,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60万。

      10年扶贫,云南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扶贫之路,被2010年“亚洲政党扶贫专题会议”誉为“亚洲财富”,为我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指标和云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云南省贫困人口从2001年底的981.9万人下降到2010年底的325万人、减少了656.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8.4%下降到8.6%。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73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底的1151元提高到2010年底的3047元,2010年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三是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明显提高。2001年至2010年,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GDP从2316元提高到8590元,农业总产值从312.879亿元提高到897.411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从130元提高到546元。四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新增灌溉面积315.3万亩,解决和改善了496.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通村硬化路面5.1万公里、通自然村(组)硬化路面8.7万公里。五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在73个重点县完成学校修缮、建设学校10278所。有1.1万个行政村建设了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六是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结合“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18.8万公顷、退牧还草19万公顷,共建设沼气池及节能灶137.5万口。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