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开发

      【概述】 2010年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湖北省“十一五”扶贫规划》的收官之年,湖北省扶贫开发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是湖北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由上年的630.96万人减少到589.81万人,2010年减贫41.15万人,超计划2.8%;二是29个重点贫困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2988元增加到3450.57元,增加462元,增长15.48%;三是整村推进当年启动1377个村。至此,湖北省新世纪第一个十年8614个贫困村,全部实施或完成了整村推进任务;四是2010年是湖北省连续实施扶贫搬迁的第7年,当年搬迁贫困户10337户、41348人,超计划3.3%;五是当年转移培训贫困劳动力54264人,超计划8.5%,就业27190人,转移就业率98%;六是老区建设项目区农村人平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42.4元,达到4200元,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等“八难”问题进一步改善。

      2009年至2010年,省农业厅安排4.95亿元,省林业局投入2.94亿元,支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农林项目建设。省粮食局每年安排1500多万元支持重点贫困县兴建特色粮油经济和县级中心粮库。省商务厅从贫困地区招收培训外派海员7000多人。省工商局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081个,出资额149.70亿元。省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省直159个部门与315个村结成帮扶对子,帮扶产业项目441个,兴办集体经济项目346个,村平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2010年湖北省扶贫开发实践,不仅完成了本年度工作任务,同时实现了新世纪头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提出的减贫目标,推动湖北省扶贫开发跨上了新的台阶。

      2010年,中央对全国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湖北省受到通报表彰,获奖励财政扶贫资金900万元。11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宜昌召开“全国企业参与扶贫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湖北经验。12月,国务院扶贫办致函湖北省,评价“2010年湖北扶贫开发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在12月下旬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湖北作典型发言。

      据统计,2001~2010年,湖北省老区贫困地区累计新增通村水泥路突破11.5万公里,农村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基本得到解决;29个重点贫困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项主要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湖北省共解决了约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平均每年减贫40万人。

      2001~2010年湖北省29个重点贫困县市扶贫开发三项主要指标统计

      年 份

      指 标

    2001年

    2010年

    增长幅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

    1505元

    3451元

    229. 3

    地区生产总值

    594. 43元

    1543. 46亿元

    159. 6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6. 27亿元

    118. 52亿元

    351. 16

      【两项制度衔接试点】  2010年,农村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试点扩大到29个贫困县市,共有9160个村完成登记填报,识别录入低收入农户1231365户、3517018人,分别占农村总户数的37%和农村总人口的28%,其中:扶贫户783700户、2432681人,低保户273936户、613253人,扶贫低保户131436户、419253人,五保户42293户、51831人。同时,对贫困状况、需扶项目等进行了摸底,已识别登记的扶贫户中,需产业扶持的109.75万户,占89.1%;需危房改造或移民搬迁的86.3万户,占70%;需沼气池建设的17.57万户,占14.2%;需劳动力培训转移的77.8万人,占贫困人口的85%。为此,湖北省出台了《对贫困户湖北面实施扶贫政策的意见》,提出了“八个扶持到户”并实行两项制度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扶贫部门突出扶持发展生产和提高能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民政部门纳入低保。  【扶贫工作措施】  湖北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高规格扶贫会或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扶贫工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奔小康试点领导小组先后印发9个扶贫专项文件,省政府办公厅已连续三年将《湖北省扶贫开发年度工作要点》以鄂政办1号文件下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基层调研,亲临现场指导解决扶贫问题。7名省委常委率125个省直部门和单位,定点帮扶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2010年,省委省政府调整充实了“湖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湖北省扶持革命老区建设委员会”,领导小组组长和委员会主任均由省长担任,成员单位分别由上届31个增加到64个;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每年对市、县党政“一把手”进行考核,以促进扶贫政策措施在本地区贯彻执行。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2010年国家安排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50296万元,同比增加4836万元,增长9.73%;省级配套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2110万元(不含脱贫奔小康试点县项目资金7000万元),同比增加2000万元,增长13.24%。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纪委高度重视扶贫资金监管,制订和完善了监管措施,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每年组建专班开展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工作。2010年7月,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到省扶贫办专题调研,就抓好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和防控工作提出6点要求。省扶贫办召开湖北省扶贫系统会议传达部署,围绕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和风险防控,完善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卡管理,制定以竞争方式选择确定扶贫项目暂行办法。 

      【扶贫制度建设】  《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于2010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此,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开展了“三个一”活动:1月23日,省人大、省政府联合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省人大分管副主任和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出席并讲话;1月24日,省人大副主任罗辉、副省长赵斌分别在《湖北日报》发表一篇贯彻落实条例的署名文章;3月下旬,省委、省政府举办一期由各地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条例》专题培训班。湖北省各级贯彻落实《条例》,增强依法扶贫意识,依法规范扶贫行为。9月,省委办公厅组成3个督查组,对湖北省各地贯彻落实《条例》进行专项督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和媒体发布了《专项督查情况暨湖北省扶贫开发工作综合报告》。同时,在湖北日报公开发布扶贫年度报告,全文发表解读《条例》的文章,营造了良好的依法扶贫氛围。

      【脱贫奔小康试点】  湖北省委省政府当年新出台12项支持政策,至此,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现享有扶持政策增加到20项。重点(大)建设项目总投资190.32亿元,比2009年增长60.3%。当年7县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7.25亿元,同比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1.39亿元,同比增长26.8%;财政总收入29.38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平纯收入3936元,同比增长13.7%。年末贫困人口存量61.47万人,同比下降7.7%。

      【整村推进】  2010年是湖北实施整村推进、“三个确保”任务最重的一年,最后一批1377个重点贫困村纳入启动范围。共投入扶贫资金113740.6万元,村平达到82.6万元。规划两年建设项目5931个,当年已完成4535个,占规划项目的75.6%。发展各类种植业96万亩,维修村小学3.9万平方米,培训农民21万人次,新修乡村道路5700公里,解决23.8万人的饮水问题,扶贫搬迁33738人。同时,对2008年500个村的整村推进进行验收,实施整村推进后,减贫3.1万户、14.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14.6%;农民人均纯收入3088元,比实施前增加662元,绝大部分村达到验收标准。

      【产业化扶贫】  2010年,湖北省共安排贷款贴息资金5065万元,发放贴息贷款15.376亿元,重点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发展生产,带动人平增收200元;在29个重点县的201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55万元,累计发放扶贫互助资金2317万元,入社农户人均增收453元。据省扶贫办专题调研组对湖北四片山区5县10村调查显示,入社的1090个农户中贫困户占56.7%,累计发放的276.85万元借款中贫困户借款占68.9%,累计还款的230.49万元中贫困户到期回收率98.9%。

      【移民搬迁扶贫】  2010年,湖北省扶贫搬迁连续第6年纳入省政府向湖北省人民承诺办好的10件实事之一。2010年共筹措扶贫搬迁补贴资金800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扶贫资金2666万元,省财政专项预算20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2667万元,民族发展资金667万元。补助标准人平2000元、户平8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再由当地政府补一点,机关部门帮一点,企业、社会捐一点,搬迁户筹一点,解决好搬迁建房问题。同时实施“一建三改”、产业扶贫等配套政策,解决基础设施和发展生产问题,让居住条件最恶劣、生活最困难的贫困人口优先从高山、深山里搬出来,把大山里的贫困户搬到山外脱贫。

      省妇联实施“关爱单亲特困母亲行动”,会同扶贫部门将2500多户农村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纳入扶贫搬迁工程。

      【劳动力转移培训】  2010年,雨露计划坚持由短训为主向中职长训转变,在提高就业技能的同时,达到中职文化学历。2010年共安排培训补助资金5000万元,补助标准由2009年人平800元提高到人平1000元,以培训代金券形式发给贫困学员。当年罗田县被列为全国“雨露计划”9个改革试点县之一,补助资金由过去拨给培训学校,改为直补到贫困学员。罗田县确认直补对象1699人,人平补贴1000元,全部用“一折通”直补到贫困农户。同时,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千村书记培训工程”和“三支一扶”工作。2010年培训基层干部2733人,其中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书记2131人。征集并培训127名“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从事基层扶贫工作。

      【老区建设】  湖北是全国重点老区省,省委书记李鸿忠上任伊始,就提出将建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列入湖北省“十二五”规划。为探索老区连片开发路子,2010年对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在红安革命老区示范试点进行了总结验收,启动中央彩票公益金在麻城、阳新老区试点并完成规划任务60%的受扶项目,宣恩县纳入全国革命老区示范试点项目。省级财政新增2000万元老区和插花扶贫资金,采取竞争的方式确定12个重点老区乡镇和8个插花贫困乡镇实行连片开发。2010年安排9696万元,组织湖北省303个老区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持项目1607个,重点解决“饮水、行路、增收”三大难题。投入810万元,扶持湖北省27个老区中心地带乡镇,安排项目39个,使长期影响重点老区的“三难”问题得到改善。2010年省直部门筹集老区建设资金1061万元,2010年省级投入老区资金共达1.66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5000多万元。

      【插花扶贫】  2010年是上一轮“百乡千村”扶贫的最后一年,省级财政安排插花扶贫资金6500万元,实施项目968个,重点扶持“百乡千村”中30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加大对库区、湖区、分洪区、血吸虫疫区等特殊困难地区的扶持,省政府近三年两次召开公安县分洪行洪区孟溪大垸综合扶贫开发专题会议,省、市、县三级共有90多个部门参与孟溪大垸扶贫,共实施各类项目178个,完成投入4.81亿元。同时,插花贫困地区市、县(市区)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组织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扶贫开发。截至2010年底,5年累计完成了1500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先后解决了1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截至2010年底,湖北省发改委争取中央以工代赈资金和示范工程投资,5年达到11.4亿元。省交通运输厅在29个重点县市累计建设通村公路10万多公里,除个别地区外,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省水利厅对每个重点贫困县均安排1至2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比例高出其它地区10%,解决了贫困地区近4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省经信委投入5710万元,扶持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试点。省国土资源厅投资4.6亿元,安排7县市土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21.3万亩。省电力公司落实长阳、巴东、秭归、神农架四期扶贫项目193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9.42亿元。

      【医疗卫生扶贫】  省卫生厅从2009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支持每个贫困县建一所达标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每村建一所合格卫生室。省民政厅落实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湖北省农村低保人数由2007年110万人扩大到2010年212万人,年平均保障标准从750元提高到953元。省人口计生委筹措5800多万元,救助计划生育特困人数4.56万人。省残联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5万多户,95%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省住建厅投入1599万元,帮扶通山县实施村庄整治,完成村镇布局规划。省环保厅2010年争取中央环保资金17795万元,安排省级环保资金6627万元,用于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等。

      【教育扶贫】  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落实扶贫助学政策,使在校15%的农村贫困生免中职学费;2010年共有11万贫困大学生申请到助学贷款,受助金额6.6亿元。省人社厅共选派17231名“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基层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拨付3.04亿元支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省科技厅长期支持大别山科技扶贫,省科协组成专家团赴贫困地区乡村开展种养业咨询服务。团省委2010年实施“希望工程”筹款3841万元,资助学生7000多人,援建希望小学33所。

      【乡镇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10年,湖北省文化厅投入2.24亿元,在重点贫困县实施县级“三馆”、乡镇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体育局投入1亿多元,援建贫困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00多个、路径1000多条。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支持贫困地区完成2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除少数高寒、偏远地区外,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

      【特困地区扶贫】  一是“616”对口帮扶,即1名省级领导,率6个省直单位对口支援1个民族贫困县(市),每年至少办6件较大实事。省民宗委组织省直相关部门与恩施州、宜昌市10个民族贫困县(市)对接,三年帮扶项目60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30多亿元;二是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秭归、巴东、兴山、夷陵4个贫困县区,省三峡办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争取和落实省内外支援项目1781个、资金221.37亿元,推动了库区、贫困地区发展;三是做好艾滋病、重灾区贫困村防治工作。2010年对14个艾滋病重点贫困村落实扶贫项目资金140万元,向国务院扶贫办争取救灾资金700万元,用于重点贫困县灾后重建。

      【贫困监测网点建立】  湖北省统计局发挥统计信息优势,配合“两项制度”衔接,制定综合考评办法。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在重点贫困县(市)2950个农户中建立贫困监测网点,为扶贫绩效考评、资金分配提供了依据。省测绘局投入2124万元专项资金,完成鄂西贫困山区测绘图958幅,为编制武陵山区规划作出了贡献。省委组织部在贫困地区实施强村富民、强基固本的“双强”工程,湖北省共有37万党员结对帮扶32万贫困户,投入帮扶资金4480万元。省审计厅加大扶贫项目资金的审计力度,促进了扶贫资金规范化管理。省纪委监察厅带领省直单位对口支持通山县,5年落实帮扶项目120个,资金8.8亿元。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办先后多次举行扶贫开发新闻发布会;《湖北日报》等媒体加大扶贫宣传,为扶贫开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社会扶贫】  1.中直机关扶贫。从2002年开始,国家确定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家烟草局等11个中直机关和单位,定点帮扶湖北20个重点贫困县。截至2010年,共选派103名干部到湖北重点贫困县挂职;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6.18亿元,捐赠物资折款39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367个;帮助引进资金1.55亿元,引进人才267人,引进技术98项;培训干部和技术人员2.35万人,资助贫困学生6632人。

    2. 市县协作扶贫。武汉市定点帮扶郧西县,14年累计投入5800万元,帮扶项目205个。2010年6月,省委副书记、时任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率领武汉市党政代表团赴郧西县考察调研,落实帮扶项目10个,帮扶资金1000万元。

    3. 企业参与扶贫。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共动员组织1100家大中型企业参与贫困村共建,合作项目1450个,年创造效益16亿元。省委统战部、工商联、省总工会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省国资委组织5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分两批与156个贫困村结对共建,取得明显实效。

    4. 社会组织扶贫。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省扶贫基金会)2010年累计募集扶贫基金3000多万元,支持老区项目建设。筹集并投入资金1.76亿元,兴办思源回报工程338处,使15万户、65万老区人民受益。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组织和动员107个会员企业和团体,共拿出近2亿元扶贫帮困。有25家会员企业获得扶贫贷款3亿元、财政扶贫资金贴息1000多万元,通过村企共建、产业扶贫,带动20多万贫困农户脱贫。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在孝昌县设立“郭氏基金孝昌脱贫奔小康协会”,计划用15年时间帮助示范村逐步实现长效脱贫模式。2010年已完成14个试点项目,投资270万元。

    5. 国际组织扶贫。湖北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国际扶贫培训实地考察基地之一,近年已在湖北省举办2期亚洲政府官员扶贫培训班。韩国国际扶贫协力团派出志愿者,援助12万美元,在罗田、长阳县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蔬菜新技术推广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投入20万元,在秭归县2个贫困村,开展为期3年的“儿童贫困与发展干预项目”试点示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驻鄂部队扶贫】  2010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省军区政治部联合印发《关于驻鄂部队定点帮扶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的通知》,召开学习贯彻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军和武警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座谈会,对驻鄂部队定点扶贫进行部署。

      2010年9月,湖北省军区召开全区参建扶贫会议,总结交流扶贫工作。一是产业帮带。截至2010年底,全区民兵预备役人员,3年创办水产、畜牧、花木、菌类等种植、养殖基地6000多个,创建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经济实体900多个,使对口帮扶地区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恩施军分区拓展“131”扶贫工程,推出“1个人武部协调3个以上地方部门帮扶1个贫困村”的新模式,建立黄莲、烟叶、毛尖茶等特色产业基地100多个,帮助79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二是科技帮扶。近两年来,军区共组织农村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626期,举办科技知识讲座1200多次,培养各类技术骨干3.5万人,受训群众达6万余人次;三是结对帮扶。军区共建扶贫联系点1445个,帮助185个贫困村初步改变面貌。成建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120多万人次,在老区贫困地区承担整治人居环境重点工程130多个,帮助近100万村民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党建扶贫。协调地方组织部门,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将2200多名优秀退伍军人充实到村支部班子,安排350名专武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或副书记,选派现役干部和专武干部到薄弱村蹲点挂职。省军区机关与竹山县建立挂钩定点扶贫,连续14年派出团职干部代职副县长,帮扶34个村党支部改变了落后面貌。截至2010年底,军区各级帮建的200多个村级党支部,改变了后进面貌的占83%,被县以上评为先进的占68%。

      按照省政府、省军区的部署,驻鄂空降兵某部、海军工程大学、第二炮兵指挥学院、通信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空军雷达学院、总后武汉后方基地7个单位,分别定点帮扶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2010年,军事经济学院捐资110万元,帮助对口帮扶的保康县办了捐赠教学设备、文体器材、资助贫困生、慰问军烈属等8件实事。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