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扶贫开发

      【概述】    2010年,山西省扶贫开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紧紧抓住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和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扶持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强化举措,着力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山西省贫困村住户抽样监测结果:57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5.4元,比2009年增加412.4元,增长15.2%;其中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94元,比2009年增加356元,增长16%;两项增幅都为“十一五”以来的最大增幅。

      【扶贫资金投入】    2010年,中央和省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2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6.04亿元,省级投入4.22亿元,省级投入达到中央投入的70%。

      【片区开发扶贫】    2010年,山西省全面启动实施以产业开发为核心的片区扶贫开发重大举措,这项工作同时被省政府列入“七大强农工程”给以大力支持。具体工作中,采取“以片规划、分县实施、突出产业、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办法,组织完成了晋北片、太行山片、太岳山片、沿黄北片、沿黄中片和沿黄南片等六大片区和57个贫困县县级片区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在2010年安排15个县启动实施15个片区扶贫开发项目。这15个项目规划总投资7.03亿元,其中省级计划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9亿元;建设内容覆盖682个行政村、近24万人,其中贫困村516个、受益贫困人口17万。为确保片区开发效益,采取了签订责任书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分两次下达的项目绩效保证金制度,当年安排下达2.1亿元,15个项目全部启动,进展顺利。此外,国务院扶贫办将阳高、偏关、临县、吉县等4个革命老区贫困县列为国家“连片开发”试点县,2010年准备工作全部完成,部分项目开工建设。

      【整村推进】    继续把整村推进“三个确保”作为2010年扶贫开发的突出重点,努力加大资金投入,省级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3亿元,村均投入26万元,比2009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加上县级财政配套、整合行业部门资金和群众自筹,2010年整村推进“三个确保”投入达到9.89亿元,村均59.8万元。按照国家的安排部署,如期实现了对整村推进“三个确保”贫困村全部扶持一遍的目标。

      【移民搬迁】    2010年,实现分散搬迁的有34096人。榆社、静乐两县开展分类扶持试点工作,为在山西省范围内推广这项工作探索并积累了经验。

      【产业扶贫】    改革贷款贴息办法,提前下达贴息资金,对22个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的4.16亿元贷款下达财政贴息资金1184万元,做到了贴息资金早下达、龙头企业早受益;对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4.6亿元到户贷款下达贴息资金1600万元,扶持1.3万贫困农户生产增收;建立扶贫龙头企业考核机制,完成对32个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的考核评价,有效激励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就业增收;完成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工作,开展扶持扶贫专业合作社前期调研,为培育壮大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新生力量做好了充分准备。

      【劳动力转移培训】    瞄准57个贫困县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10年完成转移培训60471人,实现转移就业4890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0.9%;以扶贫系统干部和定点扶贫干部、整村推进乡镇干部、贫困村的大学生村官和干部群众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扶贫政策理论培训、产业开发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送科技下乡活动,2010年完成科技培训7万人次,在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农业科技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扶贫】    2010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新资助贫困大学生300名、贫困中专技校生1715名、贫困高中生1500名,使3515名学生成为教育扶贫的受益者,资助贫困生累计达到6396名。2010年资助费用分别下拨县财政和有关学校,并陆续落实到受助贫困生,得到贫困群众的普遍拥护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外资扶贫项目】    圆满完成引进亚洲银行贷款1亿美元的国内和对外签约、法律程序审批工作,积极争取到使用亚行资金85.5万美元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妇女赋权”两个赠款项目。协调省、市、县三级落实配套资金5428.8万元,顺利启动亚行贷款山西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工程总投资2.73亿元,超出年度目标任务143.8%,涉及5市、26县、625个村,覆盖12778个农户。各项工程实施标准高、进度快、质量好,实现了项目建设的良好开局。

      【社会扶贫】    一是强化定点扶贫工作。按照“调整布局、创新机制、完善政策”的思路,对山西省定点扶贫做出新的安排部署,新增29家省管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和15家中央驻晋单位,以及省军区、武警部队参与定点扶贫,使省直定点扶贫工作队达到170支,驻点帮扶县扩大到39个,实现了省直定点扶贫工作队帮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各级工作队适应扶贫开发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将帮扶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产业开发,实行包乡包片帮扶,目标责任量化管理,2010年共投入帮扶资金8.71亿元,帮助贫困村新上项目846个。其中省直工作队投入帮扶资金2.63亿元,新上项目352个,做到了每支工作队都在当年至少启动实施一个帮扶项目。二是着力推动企业帮扶。认真贯彻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山西省规模以上企业进行调查摸底,起草开展“千企帮千村”扶贫工程实施意见,为组织动员更大范围的企业力量结对帮扶贫困村做好了前期准备。三是积极开展社会扶贫。争取新加坡慈援组织资金360万元,在阳高等4个县实施人畜饮水等4项社会扶贫工程,并就援助闻喜、沁县的合作项目达成初步协议;争取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捐赠价值160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价值100万元的奶粉,分别在贫困地区实施癌症普查健康工程和帮助500个贫困家庭解决婴幼儿奶粉问题;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爱心包裹捐赠活动,为岚县等4个县的两万余名贫困学生捐赠价值200万元的爱心包裹;与农工民主党山西省委合作,组织专家开展扶贫义诊活动,全社会力量大扶贫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两项制度衔接】    一是在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支持配合下,对山西省农业人口人均收入分布情况进行详细测算并报经省政府批准,将山西省扶贫标准提高到1550元,确定山西省低于该标准的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规模为276万人,为落实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扶持政策做好了充分准备。二是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合作,在57个贫困县开展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完成了605个乡镇、10862个贫困村、246.74万1550元以下贫困人口的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为瞄准对象、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建立“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宣传】    充分发挥扶贫宣传的舆论动员和窗口阵地作用,围绕2010年扶贫开发中心任务,组织各级扶贫部门拓宽渠道,加大力度,集中举办专题活动,为山西省上下参与和支持扶贫开发营造出良好氛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新华网、人民网、农民日报和《中国扶贫》等国家级主要媒体多次对山西省扶贫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山西电视台、山西日报等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刊发扶贫工作报道110多条(篇);山西省扶贫系统在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扶贫工作近1000条(篇),对推动山西省扶贫开发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机构建设。省扶贫办增设项目指导站,安排专门力量集中抓好片区开发等重点工作;忻州、临汾、吕梁等扶贫开发任务重的市都在扶贫机构的领导班子和内部科室设置等方面得到新的加强。二是业务培训。2010年组织扶贫系统骨干参加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300多人次;省扶贫办创办并印发《扶贫文摘》,将国内外扶贫开发的理论观点、国家和省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各地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介绍给各级领导和扶贫部门;在上海静安区委党校举办三期扶贫业务培训班,山西省扶贫系统250多人参加培训;对新上任的市、县两级扶贫办主任、副主任开展扶贫政策理论和业务培训,组织扶贫系统20余名干部赴山东沂蒙老区和浙江等地学习考察扶贫开发经验,开拓思路、提高素质。三是作风建设。以开展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活动为契机,省和市、县的扶贫部门先后组织干部职工赴右玉县参观学习,在亲身感受右玉干部群众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顽强拼搏精神过程中,树立正确政绩观,锤炼扎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四是调查研究。把深入基层调研作为锻炼队伍、推进工作的重要平台。省扶贫办连续五年开展班子成员领题指导、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调研月活动,为推进扶贫开发献计献策。特别是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召开后,主动适应转型跨越发展要求,集思广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西省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认清了形势、鼓舞了信心、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山西省扶贫系统的干部职工展现出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齐心协力推进转型跨越的良好风貌。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