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扶贫

      【企业概况】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由清华大学科技园和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于2005年9月共同投资成立,是清华大学与青海省之间第一个产业投资合作项目。公司主要从事沙棘、枸杞、白刺等高原生态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和深加工,产品包括高原沙棘酒、沙棘冰酒、沙棘枸杞复合提取物等八大系列。

      公司知名品牌“青海青”沙棘系列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国内市场,同时远销欧盟、北美等海外市场,公司产品出口额居青海省各类农畜产品前列,沙棘产品出口额占全国沙棘产品出口总额的63%,成为我国生态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典范。公司已经完成7万亩沙棘原料基地建设任务,带动青海全省建设沙棘资源基地超过50万亩,奠定了沙棘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公司已申报和获得18项中国和欧美国际专利,“沙棘维生素P研究技术”荣获青海省200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沙棘天然维生素P”200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新产品”。公司通过了ISO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欧盟及日本有机食品认证和美国FDA注册认证,是国际沙棘产业界公认的技术领先企业。

      公司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宗旨,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沙棘产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公司在沙棘行业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2009年9月4日取得了2011年第五届国际沙棘大会的主办权。

      【“村企共建”产业扶贫】1.沙棘基地建设。新建“青海青”沙棘选优育苗基地50亩和“青海青”大果沙棘种植示范区100亩。在原有5.8万亩沙棘资源示范基地基础上,与海南州兴海县北山农工贸有限公司和兴海县长丰农业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新增1.2万亩沙棘资源示范基地。公司现有沙棘资源示范基地7万亩,有机沙棘资源基地8.5万亩,带动全省农牧户新建沙棘资源基地超过50万亩。

            2. 捐款捐赠扶贫。2009年公司收购沙棘果枝5000余吨,果汁500余吨,原料收购资金超过1000万元,其中600万元用于贫困地区农牧民采收沙棘。为“村企共建”联点村——湟中县共和镇石城村捐款1万元,用于石城小学围墙、大门修缮。为西宁市聋哑学校捐款1万元,为贵德县新街小学捐赠电脑价值30万元。

            3. 带动沙棘生产增收。2009年公司与省工商局、省林业局共同举办了“青海省首届沙棘经纪人培训班”。通过经纪人组织沙棘产地农牧民,利用农闲季节采收沙棘,从而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如大通县朔北乡阿家堡村阿凤贤家庭,全家4人采收沙棘,2009年收入达1.4万元。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公司提高沙棘果枝收购价格,突破每公斤2元,为全国最高。全年支付沙棘采收费用600余万元。

            4. 企业发展带动农牧户发展。2009年,实现产值13600万元,销售收入12600万元,其中出口创汇1030万美元,利润1914万元。带动农牧户20120户增收,其中省内贫困户134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350元,雇用贫困劳动力132人,月均工资1200元。

      【企业扶贫工作措施】1.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公司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的战略,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将沙棘资源基地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常抓不懈。与青海沙棘主产区大通、湟中、互助、化隆、平安、乐都、门源等县林业部门签订了资源长期利用协议,通过免费提供沙棘种苗、专业技术培训、组织专业队伍造林等形式,在林业部门配合下,自建、企业联建、村企共建沙棘资源基地7万亩,带动基地周边农牧民增收的同时,为沙棘产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保证沙棘原料质量。公司制定并实行了严格的《沙棘原料采收、储运、初加工技术规程》,通过了ISO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为“青海青”系列沙棘产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了原料保障。

            3.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公司从经过培训考试取得《农民经纪人资格证》学员中,筛选出群众威信高、有组织能力的经纪人进行扶持,并以他们为骨干成立了8个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组织保证。

            4. 实施产业扶贫。公司采取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品牌宣传,提高质量保证,完善售后服务,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使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确保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为逐年提高原料收购价格提供了条件,也使农牧民从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5. 加大技能培训。公司每年分期分批对农民经纪人和当地群众进行培训,学习沙棘育苗、种植、管护、采收等相关知识,提高农牧民的素质和技能。

      【2010年企业扶贫工作展望】青海省沙棘产区多为国家级贫困地区,农牧户都居住在浅山和脑山,除按原始的耕作方式,生产粮食自给外,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种植、采收沙棘,可使沙棘产区农牧户发展致富,可带动周边地区的非项目区增收脱贫。

      2010年沙棘系列产品直接销往国际市场,必然导致沙棘原料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将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经测算:公司每创收1美元,农民将得到5元人民币,还将带动农牧民和社会力量种植9棵沙棘树。这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159工程”。

      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将沙棘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政府支持不但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还可形成品种、品牌效应,对壮大主导产业,实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产业扶贫,对于加快沙棘产区造林绿化步伐,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也可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起到关键作用。沙棘产业发展将使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质化沙棘资源基地的经济效益将超过“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