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贫开发

      【概况】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东界俄罗斯,东南隔图们江、鸭绿江与与朝鲜相望,南边辽宁省、北邻黑龙江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幅员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34.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6.56万人。

      吉林省贫困人口分布可划分为三大区域:东部高寒山区。在通化、白山、延边3个市(州)、17个县(市)中,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靖宇、龙井、汪清、安图、和龙),76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33.49万人,占当地农业人口的12.6%。中部平原地区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吉林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长春、吉林、四平、辽源4个市、15个县(市)没有国定贫困县,但存在插花贫困现象,共有贫困村644个,贫困人口20.16万人,占当地农业人口的2.53%。西部干旱风沙地区是吉林省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在白城、松原2个市、8个县(市)中,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镇赉、通榆、大安),贫困村495个,贫困人口57.01万人,占当地农业人口的14.2%。

      2009年,吉林省政府将实现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民生实事之一。吉林省扶贫工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扶贫办2009年工作要点,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深入调研,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在各市(州)、县(市)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扶贫战线人员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全力推进,实现了9.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超额完成20%。

      【扶贫资金投入】  2009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40207万元,增长 6.15 %。其中财政发展资金26407万元,增长15.9 %。省内配套资金投入2800万元,增长8%;县市配套资金投入128万元,增长26.6%。首次突破4亿元。下发了《关于下达2009年度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计划的通知》(吉发改扶贫规划联〔2009〕745号)文件,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梳理,组织完成了扶贫贴息项目申报及储备工作,扶贫贴息贷款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信贷扶贫资金投入94716万元,其中,项目信贷资金投入31109万元,到户信贷资金投入63607万元,比2008年增加51065万元。

      【扶贫资金整合】  及时将整村推进计划提供给省财政部门,确保了中央扶贫资金到位半月内下达到各地投入建设。各地发挥县级平台作用,整合农业、水利、交通、广电、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行业资金,提高扶贫效益。吉林省年内共整合部门、行业资金50940万元。

      【整村推进】  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指导原则,全面启动了4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项目,制定和完善了村级扶贫规划,协调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投入项目建设。200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整村推进的比例达到92%以上。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抽检了49个贫困村建设项目,组织各地对2009年实施整村推进村的建设项目逐一进行了验收,有效的提升了整村推进建设水平。2009年完成建设项目947个,整合使用各类资金50940万元。组织实施了59个“三个确保”贫困村整村推进,每个村平均整合投入资金117万元。到2009年底,全省已累计启动和完成208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3%,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

      【移民扶贫】  2009年吉林省靖宇县赤松乡岗顶村、濛江乡营林村丁小山屯进行了整体移民搬迁,总投资3721.5万元,搬迁87户、341人。

      【扶贫培训】  把实施“雨露计划”与全省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发展需求对接,与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结合,深入推进贫困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部署和要求,对“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进行了检查和调整,制定《吉林省关于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参加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集体订单签约数10家,订单签约1107人。以国家级和省级“雨露计划”示范基地为依托,全年培训贫困劳动力2.18万人,完成2万人的转移培训计划。实现稳定就业 1.97万人,稳定就业率达到90.4%。

      【扶贫干部培训】  以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结合扶贫开发重点工作,采取理论讲授、参观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举办了三期全省扶贫开发干部培训班,培训320人次。组织贫困地区干部52人次,参加了16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专题培训班和研讨班。

      【产业化扶贫】  组织开展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认定工作,首批已认定25家。鼓励和引导扶贫到户贴息贷款重点用于扶持生产基地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精心策划、积极协调,组织省内有关县市、部分龙头企业参加了全国扶贫协作优势产业推荐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性专业化生产。一批贫困地区扶贫龙头企业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7户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一年来实现生产总产值7.2亿元,利润2718万元,带动农户29300户,其中贫困户7920户,人均增收3000元。

      【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暨新十年纲要调研】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开展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暨新十年纲要调研的通知》(国开办发〔2009〕56号)要求,下发了《关于开展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暨新十年纲要调研的通知》(吉发改扶贫法规〔2009〕416号),制定调研方案,成立调研组,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研工作。形成了《关于吉林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暨新十年纲要调研情况的报告》(吉发改扶贫法规〔2009〕585号)上报国务院扶贫办。

      【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  2009年,新增50个互助资金试点贫困村,投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50万元,引导资金3525.15万元,发放资金2427.86万元,覆盖贫困户2374户。

      【连片开发试点】  2009年10月在汪清县召开连片开发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促进了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列入新一轮试点的通榆县和龙井市的连片开发工作已经启动。

      【国家科技扶贫综合项目试点】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国务院扶贫办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开办〔2009〕30号)要求,组织全省科技扶贫试点项目论证、评选、申报等工作,向国家推荐上报5个项目。大安市吉原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西部荒漠化盐碱地综合治理科技示范综合试点项目列为国家科技扶贫试点,并争取试点资金150万元。

      【定点扶贫】  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的宣传发动、调度跟踪和经验总结,推动企业和部队参与扶贫工作,构建“大扶贫”工作新格局。全省参加定点扶贫的中省直单位、企业、部队有155个,共帮扶8个贫困县的53个贫困乡。各帮扶单位全年各类投入831.5万元,其中资金777.1万元,物资折款约54.4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364.4万元,上项目22个。大部分帮扶单位按照帮扶计划,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被帮扶村进行了援助和支持,促进了被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参与组织协调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捐赠活动,募集善款324万元,居全国31个省第十。

      【抗灾救助扶贫】  2009年7月以来,吉林省遭遇历史上罕见的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干旱,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面对脱贫与返贫相伴生的严峻形势,各地扶贫部门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一手抓脱贫成果的巩固,一手抓抗灾自救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一是开展救助。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不同形式的募捐活动,解决灾民生产生活困难;加强同定点帮扶部门的联络,争取各级慈善组织的支持,各级单位以捐款、捐物等形式,分别到帮扶乡镇开展抗灾救助;二是组织实施以棚膜、养殖为主的产业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把劳务输出作为抗灾自救的主要措施,组织受灾群众外出打工,受灾地区扶贫部门参与协调组织转移劳动力2.8万人次,使灾民及时走出去、赚到钱,受灾不减收。

      【扶贫宣传】  2009年,吉林省的扶贫宣传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及定点扶贫等主要工作,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主动向省委、省政府宣传渠道报送阶段性扶贫工作信息,完成国办、省办、政务信息约稿任务。发挥县(市)、部门作用,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导典型事例。

      【扶贫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形成扶贫开发整体合力。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和全局性,需要各领域、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吉林省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到贫困地区调研,并就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做出重要批示,16位省委常委和党员副省长都确定了党建扶贫联系点。实现县(市)、乡两级政府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

      2.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国务院扶贫办2009年工作要点》和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了2009年吉林省实现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上报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吉林省实现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明电〔2009〕50号)。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的沟通协调,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和具体推进措施,组织做好规划,加大专项扶贫工作力度,协调财政、以工代赈扶贫资金重点投入,确保了目标任务的完成。

      3.扶贫开发改革创新,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一是打造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集团体制。大安市投入资金1900万元建成大安市职教中心,把承担“雨露计划”任务的培训基地与当地其他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就业基地、用工企业连接起来,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探索规模化、连锁化、区域化职业培训新路子;二是创新扶贫移民模式。靖宇县以建设核电项目为平台,通过土地置换,对特殊贫困村实行“扶贫搬迁、整乡推进、综合开发”,实施了赤松乡岗顶村和濛江乡营林村丁小山屯整体移民搬迁工作;三是完善互助资金运行机制。试点县建立扶贫合作社,融合入股资金、社会资金,放大互助资金扶持效益。完善互助资金运行模式,化解金融风险,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互助资金增效的三赢格局。

      【困难与挑战】  在当前发展阶段转换和结构调整加快的双重背景下,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问题增多,增加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2009年吉林省因旱灾、雹灾、低温冷害等返贫人口21.25万人。全省贫困人口仍有11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占全省农村人口的7.44%。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1年的4.56%下降到2008年的3.99%,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01年的1333元扩大到2009年的3570元。同时也存在着扶贫工作机制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相关政策有效衔接不够等问题。

      【2010年扶贫工作展望】吉林省的扶贫开发工作面临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方面,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环境向更加有利于缓解贫困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出台了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意见,批准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吉林省经济外向度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相对较小。近年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推进,一批产业扩能和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成,老工业基地已经走出困境,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些都为做好20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策保障。吉林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再次列入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之一。既要确保《纲要》目标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全面实现,又要制定新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任务十分艰巨。

      1.扶贫开发总体思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和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大机遇,突出生产发展和改善民生主题,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全力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体系,创新扶贫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各项重点工作,发挥行业扶贫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扶贫,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 目标任务:抓好400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完成剩余63个“三个确保”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到2010年底,全省实现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2.2010年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制定《2010年吉林省实现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争取国家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协调部门、行业、社会帮扶资金整合使用。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扶贫贴息贷款体制,扩大贴息资金规模,提高直接带动贫困户功能。扩大“村级互助资金”试点;二是加快贫困村整村推进步伐 ;三是搞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干部培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组织实施好“雨露计划”;四是推进产业化扶贫 ;五是抓好定点扶贫。

      (吉林省扶贫办公室)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