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扶贫

      【概况】2009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第五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协调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决策,发挥妇女公益组织的优势,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扎实工作、重点突破,在资金募集、项目实施、宣传动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进一步健全联系基层的机制,全年下基层调研检查130多人次;注重了解妇女群众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适时策划启动公益活动,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

      在饮水解困、健康援助、促教培训、扶贫助学、救灾援建等方面贡献了积极力量。公益项目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11月,有超过600万的妇女群众直接受益。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国内外企业捐赠减缓的情况下,全体人员勇于开拓,探索募资方法,扩大募资规模,创造了募资额度比2008年同期大幅提升的业绩。特别是“博宥基金”的设立,创造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成立以来单笔捐款最大额度的记录。截至2009年11月底,募集款物到账合计:1.54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加19.88%。其中到账资金1.05亿元,占本年捐赠收入的68.36%;物资0.49亿元,占本年捐赠收入的31.64%;提前实现全年募资1亿元人民币的预定目标。另外,支出资金7381.5万元,物资3905.7万元。行政管理费用165.46万元,占总支出的1.44%,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2009年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妇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母亲水窖”项目办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

      【公益项目实施管理】继续发挥公益组织的社会职能,为社会公众和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又一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新增合作企业25个,续签和新签约项目约49个。公众参与度稳步提高。

      2009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各类公益项目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运作模式、实施规模、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对每一个项目2009年的执行现状,基金会以项目部门为单位,分别进行总结。

      2009年11月16日至19日,在理事长黄晴宜的委托下,在副理事长甄砚的亲自带领下,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的全程支持和协调下,赴香港举办了针对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香港理事、功勋理事及香港捐赠者的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会,通过对公益项目实施情况的整体介绍、对各个公益项目运行情况的具体汇报和对每一个捐赠者捐赠款项的使用说明,加强与香港理事、功勋理事和捐赠人的联系,进一步挖掘在香港的募资潜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母亲水窖”项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的亲自批示下,在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和甄砚的亲自协调下,经与水利部研究协商,将“母亲水窖”工程纳入国家编制的农村水利发展相关规划:《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全国雨水集蓄利用规划》等。在资金使用上与政府资金相互捆绑,建立联合实施“母亲水窖”工程的工作机制,联合印发《关于共同建设“母亲水窖”工程的通知》,为2010年合作进行“母亲水窖”项目试点奠定了基础。同时,“母亲水窖”项目1+5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在各级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妇基会抓住机遇,协调动员,签订1.6亿元“母亲健康快车”捐赠协议,设立“博宥基金”,根据协议已到账4665万元,向四川、新疆、西藏等中西部13个省区市发车近400辆,投放在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通过开展健康救援、义诊宣传、妇科检查等活动,为贫困妇女群众“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项目规模覆盖中西部地区近400个贫困县。同时,联合相关企业开展了妇女健康扶助、健康知识教育等主题活动;探索了在具有优良资质和规模的民营医院试点实施项目的经验。

      【小额循环扶贫项目】截至2009年9月底,小额循环扶贫项目基础资金已达3000多万元,累计滚动投入1亿多元人民币,还款率达98%以上,覆盖了全国21个省区市,并通过扩大“公司+基地+农户”的实施模式,使项目的效益持续增强。项目进一步优化了管理流程,建立了专家参与项目选定机制,制定了资金担保制度,确保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循环金的还款率;通过实地走访、数据采集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小额贷款专业化运作手段。

      【女性创业培训项目】为切实帮助妇女解决就业创业等实际困难,2009年设立“彩虹关爱行动”(暂用名)公益项目,该行动将关注女性创业就业方面的新变化、新需求,通过开展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女性创业培训、女性成长教育等公益活动,为广大妇女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目前,“彩虹关爱行动”(暂用名)的专门培训机构已经正式挂牌,开展妇女培训。我们正努力把“彩虹关爱行动”(暂用名)打造成女性教育品牌项目。

      【妇女援助类项目】与读者杂志社合作开展了“读者杯--‘感恩母亲·回报祖国’公益短信征集评奖活动”,覆盖3000多万手机用户,促进“敬母爱母”社会风尚建设,扩大宣传,便捷了普通大众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的途径;“玫瑰基金”举办周年纪念活动,通过对因家庭暴力和意外事故毁容的女性救助成果的展示,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容颜残毁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扩大基金的社会影响力;品牌中国·母爱基金项目在全国妇联宣传部的支持下,开展文化扶贫,如为贫困地区妇联捐赠订阅价值12万元的中国妇女报;母爱复明扶贫”工程2009年完成白内障手术7500例;“母亲绿色工程专项基金”和“绿色天使行动”的新启动项目,在植树和环保领域贡献了力量;蒲公英助学项目、流动妇女平安之家项目等也在各自扶助领域内发挥着积极作用。

      【救灾类项目】针对灾区妇女灾后重建的实际需要,配合民政部在灾区安居工程的开展,妇基会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实施“灾区母亲安居工程”,为灾区妇女特别是单亲母亲建设永久性居住房,解决她们迫切需要的居住问题;针对灾区妇女就业难的问题启动了“玫琳凯四川妇女创业就业培训计划”等;当“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之时,妇基会迅速通过海协会捐赠50万元人民币,支持台湾受灾同胞度过难关。

      【基金会机制建设】1.管理机制。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获得全国妇联组织部的批准;根据全国妇联书记处的安排,进一步完善班子成员的配备,强化班子的职能;加强制度建设,继续落实各项办公会议等例会制度,及时进行沟通和总结;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员工培训计划,先后组织7次专业培训课程,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法规政策、专业技能、项目策划等知识,员工队伍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团队建设,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发挥党、团及工会组织的作用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大型活动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全会人员进一步树立“一盘棋”思想,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工作机制。2009年初,将基金会的社团法人变更为基金会法人,进一步明确法人资格认证;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坚持规范化、透明化管理,进一步严格每一笔资金的审批监督程序;在项目运作上,优化工作流程,坚持公开和公正,让捐赠者了解甚至参与到项目执行过程中来。例如,2009年“母亲健康快车”的采购工作,基金会组成招标小组,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选定生产厂家和生产车辆。在车辆的投放上,根据项目省实际制订严格的分配原则,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健全法律顾问对各种协议的审核制度,进行专业化管理。接受民政、监察、审计、税务等部门指导和监督,受到好评;利用自身网络及各种机会,对捐赠者做好资金使用的公示和反馈工作等。

            3. 宣传机制。寻求与企业的宣传合作,加大对公众的宣传,为拓展募资渠道、扩大捐赠来源提供基础支持;配合公益项目进行重点宣传,对一些重点活动给予全方位的宣传报道;编撰年报、会刊,扩大宣传效果和妇基会的影响;参加国内外行业内横向交流,作为主办单位参与“5·12社会组织行动论坛”,参与“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2009”并做发言,参加“首届世界大型基金会北京高峰论坛”并发言,促进了基金会的成长。

      【2010年扶贫工作展望】1.建设一个善募资、能运作、会管理的基金会,增强服务妇女群众的实力。① 善募资。为保证资金链的延续,我们还将进一步建立促进募捐额度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与捐赠者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与企业联合设立“公益基金”的形式,扩大合作的规模;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把一些大企业、大财团团结到基金会的募资队伍中来;采取措施逐步扩大大众捐款在整个募资额度中所占的比例,以形成高效、合理、稳定的募资局面;探索尝试在境外建立联络站,加强与港澳地区慈善基金会的联系,进一步开拓港澳和海外募集资金的渠道。

             ② 能运作。抓住明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和“母亲水窖”项目实施十周年的契机,通过策划和组织实施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新的合作模式,借力造势,推动宣传高潮,让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支持妇女慈善事业。进一步完善基金会的工作机制,优化资金和项目的运作流程,引进高端专家队伍和专业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基金会运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和高效率,促进基金会的持续发展。

             ③ 会管理。结合妇基会的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兄弟基金会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准确把握基金会管理的科学性、社会性和专业性,把握基金会发展的规律。邀请专业人士到基金会进行专业培训,并安排基金会工作人员到国内或国外专业机构接受培训。不断总结日常管理中的经验,创新思维,大胆探索,着力推动现代管理手段的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基金会的健康发展。

            2. 加大宣传投入,继续增强品牌建设力度。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逐步加大宣传投入,并通过借力借势宣传,巩固现有的公益品牌,利用一切宣传机会扩大“母亲水窖”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加大项目实施规模使“母亲健康快车”进一步品牌化,以专业化发展打造小额循环扶贫项目品牌。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广大妇女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基金会工作实际,适时、适度推出新的妇女公益项目品牌。

            3. 建设团结创新的核心文化,打造学习型基金会。注重培训与学习,加强对基金会工作的研究和谋划,进一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坚持定期学习制度,增加学习措施,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鼓励员工加强学习与研究,定期分析工作信息,积累经验;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开阔视野。同时,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员工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文化建设,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与理事会的联系,发挥理事对基金会工作的指导和参与作用。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